全本小说网,上万本全本小说供您下载阅读。
最新网址:www.shukuge.com

分节阅读 51

作者:赵扬
更新时间:2015-01-22 10:00:00
 “公主,我们是否可以招揽崔日用呢?”

      太平公主摇头不许:“如此反复无常之人,你如何能识得他的真心?他若归了我,会不会到关键时候再反戈一击呢?罢了,我们不惹这个麻烦。”她停顿片刻又道,“你可在这里拿些钱物,代我赠给岑羲。此人多年为小官,估计囊中羞涩,现在当了尚书,宅子也该换一换了。”

      萧至忠道:“公主关爱我们,我代他向公主致谢。公主动辄赏钱物给人,我的心中实在不安。”他说此话,估计日常也得了太平公主不少钱物。

      “这有什么。你也看到,皇兄近来又赏了我不少食邑。你说,我要这么多钱有什么用?不如大家一块儿花吧。对了,你找韦安石怎么说?”

      “这老贼还是滴水不进,尤甚往日。这一次,他不收公主的钱物不说,还上了性儿,说了许多难听话儿,下官不忍复述。”

      “你不可露了一句,详细说与我听。”

      “他先拒收钱物,说道:‘我有俸禄,何必收他人钱物?你说此为公主之赏,此事有悖朝廷规制,我为大唐之臣,若有赏则为天子所赐。太平公主身份再尊贵,毕竟为公主之身,她没有赏赐的资格。’公主您瞧,这些话说得我顿时噎着了气儿。”

      太平公主铁青着脸,问道:“他还说了什么?”

      “他此后谆谆告诫我,说我为侍中,理应为圣上效力,不可妄动其他心思。他不让我多往公主府中跑动,有句话最为气人。”

      “他怎么说?”

      “他说圣上最近新立太子,那么大臣除了忠于圣上之外,其下也要忠于太子。若离了这个轨道,即是有不臣之心。”

      “哼,这个老贼,他以为现在攀了皇兄这个高枝儿,就可以无所顾忌了。萧公,他还说些什么?”

      “此后他多劝说我,说如今乱世结束,应该跟随圣上好好治理国家,不能再有其他心思。他还说了最大逆不道的话,说女人为政最为不该,实在是坏了规矩,他这样说岂不是把则天皇后也说在里面了?”

      “你还不明白这名老贼的真实意思吗?他其实是在说我,让你等不要再跟随我。这个老贼,看来是活得不耐烦了。”

      “其实公主不必太在乎此人,只要公主能在圣上面前说上话,不用理他。”

      太平公主摇摇头,说道:“萧公,你仕宦多年,怎能说出如此稚嫩的话?现在政事堂由韦安石把持,下面又有姚崇、宋以及太子之亲随摇旗呐喊,你一人之力有什么用?难道不论大事小事,都需要我在皇兄面前鼓舌吗?只怕时日久了,皇兄也会厌烦起来。”

      萧至忠听了太平公主的斥责,不敢再吭声。他知道,这个公主虽为女人之身,然其见识和谋虑比其皇兄强多了,这也正是萧至忠不懈追随太平公主的根本原因。萧至忠迭遭乱世,深知紧跟强势的好处,则天皇后死后,他看准了韦皇后和太平公主这两个强势女人,却没有把李显和李旦这两个皇帝瞧在眼里,现在韦皇后已死,他决意跟随太平公主永不掉队。

      太平公主沉默了一会儿,说道:“萧公,此人不能为我所用,即为祸胎,我们须想法除掉他。”

      萧至忠感到为难,说道:“公主,这个韦安石官声不错,如今又得圣上倚重,又有姚崇等人围在身侧,若想除掉他,似乎很难。”

      “有什么难的?人只要生于世上,都要吃穿交际,他难道就没有毛病吗?你和我都要留心,总能找出他的毛病。若把韦安石扳倒,中书令一职出现空缺,你可以设法填之。”

      中书省主要负责皇帝之命的起草,门下省则负责审议中书省所起草的皇帝之命。两省长官中书令与侍中皆为宰相,只不过中书令现在主持政事堂,隐然有了宰相之首的滋味,所以被人们推重。

      萧至忠的眉头一皱,说道:“公主,今日朝堂之上,姚崇说要整饬吏治,下官当时心想,他们若如此做,则‘斜封官’首当其冲。‘斜封官’人员牵扯面广,其内里纠结复杂,是不是可以以此做点文章呢?”

      数千人的“斜封官”里,其中通过太平公主办成的就有数百人。由于这个缘故,太平公主绝对不愿意废除“斜封官”,她闻言问道:“他们果然决意废除吗?这帮该死的,就会没事找事。”

      “姚崇主持此事,宋又是吏部尚书,此事铁板钉钉,那是没跑的。”

      太平公主决然道:“不成!不能让他们办这件事儿。然也不能找皇兄明说此事。应该想个法子让他们知难而退。这样吧,萧公,此事还由你来办。我告诉你几个人名,你可暗暗去找他们,让他们暗中联络,集齐所有‘斜封官’之后找宋大闹。只要事儿闹大了,我就可以在皇兄面前说话。”

      萧至忠一面答应,一面说道:“此计大妙。只要他们搬不动‘斜封官’,则诸多整饬措施皆为空言。他们失信于天下,圣上面前也会大削面子,实为‘一石双鸟’之计。”

      他们正在说话之时,一名下人入堂禀道:“禀公主,宫中来人传皇帝之旨,宣公主入宫觐见。”

      太平公主点头道:“他们来得正好,我正要入宫见见皇兄呢。萧公,我们走吧。对了,你这些日子要寻一个贴心的言官,估计近来有用。”

      萧至忠点头答应。

      太平公主入宫后就直奔太极殿,李旦正在那里等待。太平公主入殿后,嗔道:“皇兄急巴巴将妹子召来,有什么急事儿?现在虽然入秋了,外面依然炎热,瞧我这身上的汗水,已然出了几身了。”

      李旦笑道:“我现在每遇到大事儿,皆想找你来商量。你若嫌麻烦,我让他们清出一处宫殿来,你搬来居住如何?”

      太平公主连连摇手,说道:“此事万万不可,我若搬入,定会群言汹汹,说我违了朝廷规制,我们不是自找麻烦吗?”

      李旦点头道:“你说得有理,如此,就累你多跑动了。”

      “不妨,就怕来多了,皇兄会烦我。皇兄召我入宫,到底有何事儿?”

      “也没有特别重要的事儿,近日市面上流言甚多,说三郎不当立太子,妹子听说了吗?”

      太平公主仔细观察哥哥脸上的表情,她许是做贼心虚,就想探明哥哥说此话的真实意思。然李旦脸上平静,没有什么虚饰,她缓缓答道:“是呀,妹子听到了不少。”

      “你听到了不少,为何不早日向我转述一些呢?”

      “四哥呀,你知道我支持大郎为太子,现在果然立了三郎,我若再把这些流言说给四哥,四哥定会认为妹子心有不满。我如此做,就少了不少嫌疑呗。”

      “妹子多虑了。这些流言非妹子之言,你早日告诉我,就可以早点心里有底儿,如此就可早日想出对策。”

      “四哥想如何处置此事呢?”

      “很简单,就是早日为三郎正名,以平浮议。”

      太平公主点头道:“是呀,应该这样。四哥,难道没有别的好法子了?”

      “有什么好法子?大郎以死相逼,弄得我焦头烂额。我若迫于流言废三郎之位,大郎估计会寻死,我岂不是鸡飞蛋打?”

      李旦亮明了自己的态度,让太平公主无计可施。太平公主心中叹道:人算不如天算,谁料李成器抵死不干太子呢?如此方让李隆基凭空拣了一个大便宜。由此来看,李隆基为太子实在无法逆转,也只好听之任之了。太平公主想到这里,轻轻叹道:“是呀,大郎这一次不知道犯了哪一根筋?事已至此,唯有为三郎正名了。四哥想如何为三郎正名?”

      “我想明发一道制书,将大郎辞让的过程与三郎的功劳说一遍。若此后再有流言,须问罪于传播者。”

      “好呀,如此一来,天下再无如此流言。”太平公主回答后,忽而想到如此简单的一件事儿,皇兄自己下一道制书也就得了,何至于把自己巴巴地召入宫中商议一番呢?莫非皇兄对自己有什么想法吗?

      李旦确实对妹妹有想法,流言中也有妹妹主使的话题,那么近日两人商议一番,即是申明了自己对妹妹的诚恳之意,若果然是妹妹主使流言,也顺势堵了她的嘴。由此来看,李旦一点儿都不糊涂,颇有睿智。

      此事已妥,他们不再说此话题。

      太平公主脑中快速一转,说道:“四哥,三郎为太子,其谋虑智识高于大郎,堪当其任。然在敦厚恭谨一节上,大郎就把三郎比了下去。譬如这次起事,三郎办了好事,然三郎事先并未向我们露出半句,他的心气儿实在是胆大了一些。四哥知道,我此前对三郎甚是喜爱,可是有了这档子事儿,就让我心中添了不少忧虑。”

      李旦沉吟道:“妹子说得有理,此子平时不露痕迹,突然之间办些胆大妄为之事,确实令人忧心。知子莫如父,我此前多次教训他,总觉得他没有大郎他们稳当。就说这回事儿,他策动一些低层之人率然发动,天幸成功了。我此后多次想过,其过程也实在侥幸啊,若其事败,我们岂不是都跟着倒霉!”

      “是啊,他现在做了太子,更应持重。妹子以为,四哥可选些持重之人为太子师,以教授其圣贤道理及敦厚之道。”

      “妹子所言有理。我想过了,如韦安石、姚崇这些人行为持重,又历三朝为重臣,让他们兼知太子之师,可能有些好处。”

      太平公主闻言不吭声,李旦见状追问道:“妹子以为如何?”

      太平公主叹了一口气,说道:“四哥呀,我有些担忧。只怕说出来,又惹你生气。”

      “你直说无妨,我不生气。”

      “四哥以为,你昔日相王府的属官,他们果然一心忠于你吗?”

      “他们皆为正直之人,难道心有旁属?”

      “哼,就说这韦安石吧。外人皆言此人为人正直,官声甚好,我却不这样以为。自从三郎当了太子,此人倾心三郎,动辄往东宫跑。其貌似忠厚,心实奸诈,他如此做就是在想自己的后路!四哥你想啊,你刚刚即位,又是盛年,韦安石作为你的旧属,他应该一心一意辅佐四哥才对,其以中书令之身对一个新任太子如此热络,他心里难道没有想法吗?”

      “妹子如何知道韦安石常常去见三郎?”

      “我府中典签王师虔此前多往三郎府中,与三郎的一名府属交往甚密,这名府属姓甚名谁,恕妹子不明言了。韦安石多与三郎交往,此是王师虔转告妹子的。”

      李旦若有所思,没有吭声。

      太平公主见皇兄心里有所考虑,又加了一把火,说道:“三郎在笼络人物一节上,确实有相当本事。那崔日用昔日跟随宗楚客,那是何等的忠谨啊,然而突然之间就转投三郎了。四哥,你的儿郎中,才具以此子最为超卓。”

      “嗯,我知道了。我现在就唤来韦安石,让他拟出那道制止流言的制书,明日就明发天下。”

      后一日,制书果然明发天下。此制一出,效果确实明显。不日间,那些流言顿时变得无声无息,再无踪影。

      炎热的夏日已然过去,一场雨下来之后,空气里多了一丝清凉。人们告别了炎热,心境也变得畅快起来。京城之人由于挨近皇宫,朝中的讯息通过各种渠道流入坊间,人们谈论之后往往心情甚好。这缘于韦安石、姚崇等人依贞观故事推行的吏治有了效果,人们说道,此前贪墨的风气顿改,朝中“进忠良、退不肖、赏罚尽公、请托不行、纲纪修举”,复有贞观、永徽时期之风。

      废除“斜封官”为此次厘改弊政的重头戏,宋为吏部尚书,当然按照韦安石和姚崇的意思大力推动此事。孰料吏部尚未下废除“斜封官”文书,那数千“斜封官”闻讯即来到吏部衙门前,将大门围得水泄不通,群言汹汹,纷纷指名找宋讨个说法。

      宋无奈只好来到大门前,马上就淹没在辱骂的声浪之中。

      “斜封官”由于只要托到门子拿钱就被授官,其人员构成极为复杂。其中有原来官职低微、搜刮了民脂民膏再图升官的;有东西两市商贾与豪强花钱买官的;甚至一些无赖恶棍借钱买官,以图再大捞一把的。总而言之,这些人托门子要花钱,并按官职大小花钱不等。

      宋挥手大声喊道:“你们吵吵嚷嚷如何听得清?你们推选数人依序来说。”

      这数千人大约事先已有联络,几名领头之人闻言即暗中传令,过了一会儿,本来汹涌的声浪渐渐平息下来。这时,就见三人向大门台阶上跨了数步,宋说道:“好了,就是你们了,报上你的名号。”

      “下官张俭,被授给事中。”

      “下官贾长福,被授员外同正。”

      “下官丘立德,被授检校。”

      “好了,说说你们来围吏部的原因。”

      张俭说道:“我们听说吏部有意废了我们这帮人的官职。宋尚书,我们现在虽多未有实职,也是经过皇帝亲手签署、吏部拟注授任,是国家正规的官吏,怎么能轻易废之呢?”

      这个贾长福此前大约为市肆之人,其出言不逊,骂道:“对呀,为了得到这个官职,我当时托了多少人,花了多少钱,怎么说没就没了?宋尚书,先皇是当今圣上的哥哥,先皇办的事儿,当今圣上应该认账。你们若不认账,我就死给你们看。我告诉你,你们收了我的钱,就该替我办事,若不让当官,你们要把钱退给我。”

      宋遇到此等不讲理的主儿,无异是秀才遇到了兵,他有些啼笑皆非,问道:“当时谁收了你的钱,你就找谁要去。在这里胡搅蛮缠,是何道理?”

      贾长福瞪起大眼,骂道:“你这个狗官,想赖账啊?朝廷花了我们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