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上万本全本小说供您下载阅读。
最新网址:www.shukuge.com

分节阅读 44

作者:沙漠舟
更新时间:2017-10-25 21:07:30


    我们每一个人都曾经被别人所照亮,又有什么理由不去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呢?

    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燃光明!

    ――沙漠舟

    一切,真的都结束了吗?

    多亏了老大哥何尚,要不是他主动给我汇了几百人民币,我就没法从武汉回到北京,和香山的朋友们一起共度2004年春节了。

    我一边替书商编书谋生,一边继续写自传。

    文字工作其实也是一种体力活,有时,为了赶稿子,必须没日没夜地加班加点,甚至熬一个通宵。常常,一部稿子做完后,人也几乎要虚脱了。

    这是没办法的事,除了自己要吃饭,小强的大部分生活费也落在我的肩上,有时,我不得不借钱来帮助小强。

    2004年6月14日,凌晨,零点58分,在香山北营老九号,我在一台350元的老电脑上,终于写完了自传《亲爱的苦难》的最后一个字。

    从2000年年初在家乡写下第一个字,这本30万字的自传作品的诞生,经历了长达四年多的艰难岁月。

    四年多,1800多个日日夜夜,饥饿、贫病交加、流落和失落、沉沦与绝望、一次又一次痛哭……

    在苦难中,我完成了一本关于苦难的书。

    敲完最后一个字,我没有感到如释重负的喜悦,相反,我却趴在电脑前,双手抱头,呜呜咽咽起来……

    一切都结束了。一切都过去了。这是一个怎样让人悲喜交加的世界呵!

    然而,在这个苦难丛生的世界,一切,真的都结束了吗?真的都过去了吗?那些还在苦苦挣扎的人们呢?他们的苦难……

    蝉声响彻香山的时候,我又搬了一次家。

    香山公园里有座著名的碧云寺,苍松翠柏,宝塔入云。孙中山先生在京去世时,曾停灵于此,后移至南京中山陵。该寺现有孙中山先生的衣冠冢。上个世纪20年代,著名作家周作人曾在寺里清修、写作。

    碧云寺的后面,是一个二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名曰:塔后身。

    塔后身十八号,一个安静的农家小院,仰头就能看到近在咫尺的香炉峰,在这里,我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

    塔后身虽小,却因一些流浪艺术家的入住,上演了许多惊心动魄的人间悲喜剧。

    在这里――

    “最后一位乡村诗人”段卫洲找到了甜蜜的爱情;

    “法界浪子”熊晋仁在这里永别了他最爱的女友;

    童话作家耿剑完成了大化虚空的心灵涅■;

    前诗人曾德旷被前歌手柱子打断了一根肋骨……

    我强烈地感到了自己生命的价值

    2004年冬,我编著的一本励志作品《卓越者词典》即将出版。此时,我再次回到家乡建阳,准备正式开展巡回演讲。

    回来没几天,去外国语学校看一位邻居的孩子小倩,她在那里读初一。

    和小倩的班主任交流时,这位年轻的女老师问我:沙老师,你能不能给我们的学生做一场演讲?

    第二天上午,我登上了外国语学校的讲台。

    演讲,感动了很多同学,掌声十分热烈。

    有学生递了这样一张纸条:

    沙老师,最近我成绩一直下降,都快对自己失去信心了,听了您的演讲,我又找回了自己……

    平生第一次,我强烈地感到了自己生命的价值。

    2005年春天,我编著的《卓越者词典》一书正式出版,我也在演讲道路上迈出了有力的步伐。

    市文联张宇辉主席对我的演讲给予了极大的推动,在短时间里,我就得以在城区的中专、中学、小学做了十几场演讲。

    我本不打算去小学演讲。有一次,一位五年级的老师问我,能否给五年段的孩子讲一场。

    他们年龄小,怕听不懂吧?我说。

    不会。现在的孩子不像以前……去年有六年级同居的,今年已经发展到有五年级同居的……

    老师的回答令我惊诧。

    那之后,我也给小学五六年级的孩子演讲。

    我没有讲空洞的大道理,只是通过我自强不息、追求理想的奋斗历程,激励青少年热爱生命,珍惜光阴,为理想而努力奋斗,创造美好的未来。

    很多老师和同学在谈到听我演讲的感受时,都不约而同地用了这样一个词:

    震撼。

    很多学生流下了泪水。

    沙漠舟先生:

    听完您娓娓地讲述,我那心灵的湖泊荡起一圈圈感动的涟漪,这时我的泪已滑过我那沉默的脸。

    沙漠舟先生,我时常因学习上的烦恼而想放弃生命,我知道我很傻,很不重视生命。就像您所说的一样,生命是亿万年的奇迹。我拥有比您优越的学习条件,拥有比您多的幸运,拥有比您更多幸福的爱。可是我却没有您那坚强的意志。从您的话语中,我懂得了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珍爱时光。

    翟智萱

    沙老师:

    您也许不认识我,我是初一⑷班的颜建荣,听了你的报告,我深受感动。

    我妈妈同你有几分相似,因为她也是一个残疾人,从小行动不便,她是靠着自己的毅力而获得行走,纵然现在生活十分的艰苦,处处有挫折,她也没有放弃过生的希望。

    后记 举起理想的明灯(2)

    而我却是一个对人生毫无希望的学生,在寂寞与伤悲中度过十四年,但是你开启了我,让我觉醒,谢谢你!

    颜建荣

    沙老师:

    您好!我是一个对自己的明天充满理想和希望的高中生,在我成长的道路上,我遇到种种的不如意。我多想放弃,多想摆脱那沉重的压力,也许是每个父母都希望子女成龙成凤吧!然而他们并没有了解我们心里的困惑。

    每每在夜里做功课时总想放弃,而现在――听了您的报告,我明白了一点,也许我这些困惑,就是我奋斗中所获得的果实,也许只有这些经历,才让我一步步走向成熟吧!

    沙老师,衷心地谢谢您!在你矮小的身躯后,我看到了您那颗不懈奋斗的心!您让我明白了,人活着就要奋斗,不要局限于今天的美好与安逸,而要去追求那我们所向往的美好的明天!

    沙老师,我代表全体同学谢谢您!

    高二⑵ 龚陈梅

    沙漠舟先生:

    您好!我是一个高三的学生,高三的生活令我疲惫,总觉得自己在往山上推石头,那一颗颗从山顶滑下的石头,打击着我的信心,我很想放弃这单调的学习生活,但我更希望改变自己的命运。您的到来,更坚定了我的信念,我将不断前进。我要真诚地对您说一声谢谢!

    高三⑴ 一个崇拜您的人

    沙漠舟先生,您的事迹令我们十分感动,我们会从现在开始好好学习,珍惜我们现在的一切,希望十年后我们也可以像您的生命那样绚丽多彩!

    福州七中初一(11)班学生代表

    沙漠舟先生:

    您好!

    首先向您在张家口四中的演讲表示感谢!

    昨日刚刚听完您激情的演讲,倍有感触……

    原来自己认为枯燥的学习生活,充满迷忙,不知方向,也总生活在可怕的黑暗山谷里;由于自己的狭隘,让自己的生活失去了灯塔,错过了好多。听完您的演讲,我再也无法被自己麻木的内心占据思绪,由此想到一句话:结束冬眠,重温春天。

    我是一名高一的学生,读了您的《卓越者词典》,不光是我,一家人都很喜欢,感谢您的这本书。

    祝福您:身体健康,事业顺利,好人一生平安。

    齐芳舒

    以上是一些学生写的纸条和来信。

    福建浦城二中一位女同学上台提问后,当场表示:“沙老师,我今后再也不会堕落了!”

    湖北工业大学一位大学生说:“沙老师,我读了四年大学,才碰到你这样一位老师……”

    福建建瓯一中一位老师说:“沙老师,您这是一种功德!……”

    福建顺昌二中把我的演讲作为全校的考前动员,校长亲自主持,全场轰动。该校团委书记动情地说:“沙老师,你一场演讲,比我讲10堂课还起作用……”

    福建晋江一中在演讲结束后,该校学生会与我展开座谈,并把我出版的《卓越者词典》作为学生慈善义卖活动的内容之一。

    福建泉州四中张校长对《东南早报》的记者说:“沙老师的演讲也是一种教育资源,我们及时地把握住了这难得的资源,给学生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福州闽江学院附中、福建建阳农业工程学校、福建寿宁一中的小记者在演讲结束后对我进行深入采访……

    部分学校还借助我的报告会,分别开展“理想与人生”读书月活动、“理想与人生”讨论及“理想与人生”报告听后感和作文竞赛。

    我在旁边,目睹了这令人伤心的一幕……

    一时间,我收获了鲜花和掌声,迎来了生命中的一个高潮。

    《福建日报》、《福州晚报》、《海峡都市报》、《生活・创造》、《东南早报》等先后对我作了专访。

    福建电视台看了报纸的报道,找到我,说,你的事迹太感人了,我们要给你做个专题。

    他们用几天的时间,跟踪采访了身材矮小的我,制作了一个专题,取名:高度。

    节目播出后,反响强烈,不少听众打电话问我,何时到泉州演讲,我们要去听。

    2007年4月19日,《杭州日报》以整版的篇幅,刊登了新华社记者朱瑾对我的专访,题目是:理想演讲者。

    该报编辑,女作家莫小米亲撰编后语《靠理想生存》:

    现在很少有人说“理想”这个词儿了,说得多的是“理想化”。

    “理想化”多半带点儿贬义。

    在谈到大学生择业时有专家指出,香港大学生选择职业会从较实际的角度考虑,而内地大学生则出现较多理想化的特点。

    在谈到大龄青年择偶时又有专家指出,对爱情婚姻过于理想化,是“三高”女性找不到合适对象的原因之一。

    一个做心理咨询的朋友说,他们经常要让一些过于理想化的人变得现实。因为他们太过于要求完美,对自己、对他人、对环境,所以总是刻薄自己、折磨自己,并且与这世界格格不入。

    据说不再理想化就是对自己好,就可以适者生存,于是我们渐渐地认可并看惯原先看不惯的一切,获得庸常的快乐。

    早些年的老革命,最看不惯有些人利用职权贪污受贿玩女人,提起来就要骂娘:老子打下江山,这些龟孙子来糟蹋。使我吃惊的是,最近我遇到一位老干部,谈及上述话题,他轻描淡写地说:“这有什么?换了我们在位,也难保不会这样做。”

    后记 举起理想的明灯(3)

    我觉得可怕,因为人们在不再“理想化”的同时,放弃了对人类美好前景的理想。

    现在有一个人靠理想走出困境,又靠宣讲理想而存活,我惊诧,更感欣慰,唯因稀缺,尤显可贵。

    早在1990年,我为自己确立的理想,就是以我原名“灯明”取意:

    “愿做一盏灯

    一盏长明的灯

    点燃自己

    照亮世界”

    这理想,我苦苦地追求了整整十五年,现在,我终于让自己这盏微弱的生命之灯,熊熊燃烧起来。

    生命,是一次燃烧的过程。

    我们每一个人都曾经被别人所照亮,又有什么理由不去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呢?

    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燃光明!

    2003年,我所作的第一场演讲,题目是:理想是苦难的光辉。

    苦难,使理想更有价值;

    理想,使苦难有了光辉。

    剥离了理想,或者抽去理想这根支柱,我也许早就为苦难所吞没。

    记得2000年冬天,在北大听完一场讲座后,十几个人围在报告厅外争论某个问题。

    一个老三届的大姐,挨个问这些天之骄子:你有理想吗?……你有理想吗?……

    十几个被问者中,有的想出国,有的想考研,有的想毕业后留在北京……真正有理想的,一个也没有。

    我在旁边,目睹了这令人伤心的一幕……

    当官的不为民做主,却去倒官卖官;

    当教授的不潜心钻研学术,却去抄袭剽窃;

    当医生的不救死扶伤,却将交不起手术费的垂死者推出门外……

    这是一个理想缺失的时代。

    理想的丧失,其实也就是人性的丧失。

    北大才子余杰在《给理想一把梯子》中感慨:

    “我所在的北京大学――中国最具理想主义气质的地方,今天却在一步步地走向庸常,虚伪的爱情到处盛开,三角地的海报花花绿绿。男生们挤到报栏前只看足球新闻,女生们把化妆品摆满床头。学生社团的负责人把官衔印在名片上只为满足虚荣心,考研的人里没有几个对学术有兴趣。没有了理想,也就没有了反省的尊严。人人都变得如此相似,世界变小了,是因为人们眼中一切事物都变得卑劣渺小起来。90年代的大学生,成了尼采所说的‘最后的人’――跟他们谈伟大的爱情、创造或者遥远的理想,他们只会不以为然地眨眨眼睛。他们在平地上安安稳稳地走着,为什么还要飞翔呢?”

    北大尚且如此,何况其他?

    我在一所实验小学演讲时,一个六年级的孩子问我:

    追求现实的人往往比追求理想的人活得更好,您为什么还要追求理想呢?

    很难想象,这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