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上万本全本小说供您下载阅读。
最新网址:www.shukuge.com

第64章 向着传媒帝国前进

作者:小六指先生
更新时间:2019-10-18 08:08:53
    “在远方的时候,又想你到泪流,这矫情的措辞结构,经历过的人会懂。那些不堪言的疼痛,也就是我自作自受,你没有装聋,你真没感动……”

    胖冬和罗方伊驾着车子一路向西,开往此次专题片拍摄的目的地。车内音响播放着哀伤的歌曲,两人心情却很愉悦。旅行总是能让人换一种心情,即便是为了工作。

    “东西都带齐了吗,再清点一遍。报一下你们的方位。”胖冬调低音响音量,打开车载蓝牙,中控屏幕上出现一个联系人的名字——黑头。

    黑头?这名字真有画面感,估计人也不咋的。这个胖冬,交的都是一帮什么狐朋狗友!罗方伊白了他一眼。

    “胖哥,东西都齐了,一台FS7,长焦、定焦、广角镜头都带上了。特独立灯、阿莱灯、反光板还有摇臂、轨道全部齐活。我们现在刚过河东服务区。奶奶的,今天真不巧,下了这么大的雨。车速上不来。”

    这个黑头嗓门像开启了高音炮,车内空间不大,这刺耳的声音几乎都要渗进空调口内,连前挡上的灰尘都要跟着有节奏地震动起来。

    “路上注意安全,我在下一个服务区等你们,咱们在那里汇合。”胖冬挂上电话,又将音乐调大,车厢内又恢复了伤感、浪漫的气氛。

    “胖冬,这是谁啊?”罗方伊好奇地问。

    “一哥们,负责统筹这次拍摄的设备。”

    “我以为只有我们俩呢,没想到还有一波人。可是,为什么不一起出发呢?”

    “一起出发?那岂不是打扰了这么浪漫的氛围,”胖冬哈哈大笑,“那是一帮粗人,黑头是我的大学同学,上下铺的兄弟,我们都是学影视专业的。大友是我在省台的好兄弟,摄像绝对一把好手。还有两个哥们负责灯光和场记。他们四个人专门开了一辆商务车,拉着机器设备。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这种活,你我俩人是干不来的,必须靠兄弟们架势。”

    “真是隔行如隔山啊,电视台跟报社都是新闻媒体,但没想到两者之间的差异那么大。”罗方伊感慨。

    “别说报纸跟电视台了。即便是电视台内部,不同的岗位,专业技术也不一样。就拿灯光来说,都是需要专人布光,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做好的。他们啊,各有各的手艺,等我的传媒帝国建起来之后,他们都是元老、功臣。”

    胖冬怕罗方伊不信,指了指扶手箱上面的小包。小包很新,但是摸上去质地一般,手感像人造革。

    “这是啥?”罗方伊问。

    “打开看看。”

    罗方伊翻出一个小本本。本子看上去已经有些年头,但是很干净。

    男人最怕的就是认真。尤其是胖子,认真起来,能量无限。

    原来,出发之前,胖冬已经制定了详细的拍摄计划,包括拍摄时间表、拍摄预算等等。甚至连住什么宾馆,每个人每顿饭花多少钱这类的琐碎事,都已经在他的这个“传媒帝国成长记”的小本本上详细列出来。只是字太丑了,像小学生的正楷字:每个城市待一周,头两天踩点,中间两天拍摄,最后两天采访。这样的工作节奏大概要持续两个月。剩下的时间就要交给后期制作的兄弟了。胖冬的小本本上也列出了时间期限:一个月内完成所有的后期制作。

    “所以,这次专题片的拍摄,前后周期需要差不多三个月?”

    “根据我的经验,至少三个月。”

    “看来,这钱也不好挣啊。”罗方伊感慨。

    “知足吧,我的女王,这已经算是好的喽。你看那些民工、农民,一年辛辛苦苦能挣多少?我们不偷不抢,靠的是手艺挣钱。哈哈。”胖冬乐不可支,这小子,总是容易得意忘形,“现在我隆重邀请方大美女加入少阳传媒有限公司,咱们一起打江山。给我十年时间,还你一座豪宅!”

    十年才一座豪宅?你个死胖子,忽悠谁呢?罗方伊没有接上他的话茬,并非因为她对于胖冬不靠谱的忽悠感到愤怒,而是此刻她已经陷入了纠结的思考中。

    就在上次胖冬去学校找她之后,哥哥罗雨辰也来到了北江大学。两人探讨的话题只有一个:罗方伊的就业问题。

    北江大学校园里,罗方伊刚刚送走胖冬,又迎来了罗雨辰。这一天可真够忙的,赶上国家元首了。

    “哥,我上学这几年,你几乎没到学校看过我吧。”

    听罗方伊这么一说,罗雨辰也觉着好像确实是这么回事。可不嘛,从读大学以来,自己专程来学校看妹妹的次数,一只手就能数得过来。看来,自己还真是不负责任。

    “你个臭丫头,咱家就在市里,你每周都回家,想不见你都难!我巴不得清静几天呢,还让我来学校看你?!”

    这兄妹俩也是没谁了,见了面没别的,只有吵架斗嘴。

    “那你干嘛要来,赶紧走吧。不送!”罗方伊哼了一声,转身朝着反方向走去。

    “嘿!越来越没有规矩了。我这次可是带着全家人交代的任务过来的。你还敢违抗不成?”罗雨辰使出了撒手锏。

    我的亲哥,每次都拿爸妈做挡箭牌,你就不能换一个新鲜的借口吗?真是服了你了!罗方伊不耐烦地停下脚步,转过身来,脸上瞬间有了笑容。

    果不其然,这个撒手锏就是好使。

    “好吧,快说说父亲大人有何吩咐?”

    “小罗子接旨……”

    “你到底说不说!”罗方伊嗔怒。

    “好好好,我说,”罗雨辰恢复了严肃,“丫头,最近投简历的成效如何?”

    听到这个沉重的话题,罗方伊叹了一口气,要死的心都有了:“眼下只收到了三四个offer。一个岗位是市电视台的编辑,栏目聘的那种,待遇挺一般;另外,北京有一家传媒公司也基本同意录用我了,薪水还可以,但是相对于帝都的天价房租,那点工资简直是杯水车薪,等于是在为帝都的人民打工。”

    “丫头,我有一个想法,关于你找工作……我觉得还是得让爸出面打个招呼。”

    “打招呼?跟谁打招呼?”罗方伊不解。

    “当然是北江晚报了。”

    罗方伊这才明白哥哥的意思,“哥,爸说过多少次了,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

    “打住。你这是要开演唱会吗?”

    “我的意思是,爸向来反感这种托关系、走后门的做法。”

    “爸虽然是那么说,但是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啊。你哥是没招了。本以为借着向北这件事,可以跟报社拉近关系,谁知道他们并不吃这一套。”罗雨辰一脸无奈。

    “什么?你负责师父的案子,目的就是跟报社领导接触?”罗方伊表情惊讶,“哥,你怎么能这么做呢?你太让我失望了。”

    这臭丫头,令人失望这个词都用上了,没大没小!罗雨辰觉得妹妹说话太过,但是又自知理亏:“我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不过你放心,我只是借着这个机会接近他们,整个案件的侦办都是按照程序走的,绝无半点徇私枉法。”

    “咱爸要是知道了,可得狠狠削你!”罗方伊气汹汹地说。

    罗雨辰泄了气,瞬间变得像个孩子,“咱爸那个年代,光靠努力和拼搏就可以,但是现在不同,我问你三个问题,你投胎技术够好吗?脸皮够厚吗?有心机吗?”

    罗方伊一脸严肃地思考了半天,摇了摇头说;“好像哪一样都没有……”

    两人走着走着到了女生宿舍楼下,女生们成群结队进进出出,有的背着书包去上晚自习,有的拎着水壶去打水,有的端着水盆去洗澡。

    “这三样没有,说啥都是扯淡。报社那帮人都是老油条、老江湖,他们明白我的意图,却一副傻白甜、听不懂的样子。你说我能咋办?现在看来,唯有咱爸出马了。”

    罗方伊明白哥哥的意思,父亲退休已经差不多十年,人们常说“人在人情在”,当年那些同事、朋友都已经退休,但是有几条线还是能搭上。

    不过,罗方伊也知道,父亲一直小心维护着这层关系,不到万不得已,他从不动用这些关系,更不愿意让这种同事关系、朋友关系蒙上利益的阴影。

    “你一会儿忙不忙,不忙的话就回家吧,今晚咱们跟爸妈一起商量一下,这事不能再拖了。”

    ……

    北江晚报社里,从普通员工来看,向北事件的影响已经逐渐淡化,每个一线员工都在各自轨道上有条不紊地运转着。

    当然,这得益于以社长赵庆东为首的领导班子沉着应对、力挽狂澜。为了稳定局面、统一思想,赵庆东几次召开会议,组织专项活动,坚决肃清向北之流的影响。很快,大家坚定了信念,树立了目标,纷纷表示要与向北之流划清界限,不做报社的蛀虫,为报社的全面发展尽心尽力,添砖加瓦!

    嗯,都是好同志!

    需要声明的是,除了最后一句话,其他的几行字都是摘自北江晚报社的官方文件,无图无真相,全凭读者猜。

    然而,不同位置的人,接触到的信息不同,对事物发展的把握也不同。对于报社领导层来说,虽然这件事在公众层面已经平息,但是依然没有画上句号。所以说,“向北事件”还是影响报社阔步前进的一个绊脚石,只要这件事没有定论,只要涉案人员没有得到相应的处理,报社随时都会出现新的隐患。赵庆东以为,此案久拖不宜!

    于崇明到赵庆东办公室汇报工作时,赵庆东又一筹莫展地抽起了烟。

    “社长,咋啦,一副愁眉不展的样子。”于崇明很关心领导的身体,毕竟他是全体员工的主心骨,他的健康关系到报社的福祉。

    赵庆东没有说话,而是白了他一眼,将烟掐灭。

    于崇明自知没趣,转入正题:“社长,这是今年新进采编人员的拟聘名单,请您审阅一下。”

    赵庆东看了一眼,名单上有四个人,每个人的简介和拟聘的岗位都列在了上面。赵庆东没有说话,把名单放在桌上,叹了一口气。

    “老于,向北的案子进展如何?”

    “前天我跟他们的负责人,叫罗雨辰,打电话聊过。他说还在侦查阶段,有进展,但是关键证据还没拿到。”

    “太慢了,昨天我去集团开会,又被说了一顿。”赵庆东说。

    怪不得忧心忡忡,原来是被骂了。于崇明很开心:“那我再催催他,让他抓紧办。社长,您看这个名单可以吗?”

    “哦,你不说我都忘了,”赵庆东又拿起那张纸,扫了一遍,“我记得你说过有一个实习生,叫罗……罗什么来着,是罗雨辰的妹妹。”

    “罗方伊。”

    “对!我看着名单里没她。她没达到招聘要求?”

    “怎么说呢,虽然罗雨辰跟我提起过她,但是我反复考虑后,觉得这个人不太合适……”

    “为什么这么说?”赵庆东问。

    “虽然她的业务能力基本过关,但是毕竟在实习期间犯过错。而且,她跟向北走得比较近……”

    于崇明只是说了其中一层原因,还有一层原因没有讲出来:能够进入到拟聘名单的人,都是千军万马冲过独木桥后幸存下来的,这帮人业务能力自然没得说。其他能比的是什么?学校和学历背景、家庭背景、社会关系……自然,那些来自知名大学、学历高,又通过各种渠道打通关系的候选人就成了首选。

    罗雨辰虽然也打过招呼,但是在这个就业竞争异常激烈的时代,记者岗位是个香饽饽、铁饭碗,因此,排队递单子的厉害角色多了去了,以罗雨辰的分量,还不够格。

    在大是大非上,于崇明立场还是很坚定的,他可不愿意让这份名单徒增新的利益纠葛。

    “你是总编室负责人,这些事以你的决定为主,我不多做干涉。”赵庆东这个人虽然有很多缺点,但是能坐到这个位置,御人方面还是很有一套。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