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上万本全本小说供您下载阅读。
最新网址:www.shukuge.com

第44章 神秘的三人会议

作者:小六指先生
更新时间:2019-09-28 08:39:49
    中国有句古话: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在北江晚报社,关于举报信的传闻,承包了整个报社一楼到九楼员工们一整天的谈资,即便是在五楼的采编大平面,一起共事多年那些记者谈起向北的事情也是津津乐道、乐此不疲。

    ——“网上的举报信你都看了吗?没想到向北竟然这么做!”

    ——“这次,咱们报社算是出了名了!都上了头条和热搜了!”

    ——“也不知道领导怎么想的,任由网上传言这么传播?赶紧把锅甩了啊!”

    对于记者的人设,通常是这样的:见多识广,什么地震洪水、矿难车祸、命案丑闻……诸如此类,很多事情已经见怪不怪了。但实际上,记者也是上班族,每次单位内部有了小道消息——比如谁谁要辞职了;谁谁谁悄悄离婚了;谁谁刚刚被领导骂了一顿;谁跟谁走得很近等等——通过记者当中的“小广播”“小喇叭”很快就会在全报社传播开来,然后又被多次加工、分享。于是,别人的秘密成为他们的话题,也成为他们增加彼此情谊的筹码。职场上,“八卦”已经成为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

    其实,对于记者们情绪的变化,于崇明看得一清二楚。他经常透过办公室玻璃窗后面那一道细细的百叶窗缝隙观察下属们,了解他们的一举一动、情绪状态。如果是以前,对于下属们私下议论,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罢了,因为这也就是半天的新鲜劲儿而已。从管理者的角度来说,于崇明甚至认为这种“八卦”只是员工们调整心态的方式而已。

    这一次,于崇明觉得有必要管一管了。毕竟,这次的传言的对象不是某一个人,不仅仅涉及向北一个人,也关系到整个北江晚报社的声誉和形象。祸从口出。如果管不住下属们的嘴,万一哪天赵庆东怪罪下来,于崇明又要被一顿痛骂了。

    “哎,向北现在怎么样了?”

    采编大平面里,两个女生聊得热火朝天。

    “听说还在医院呢,昏迷不醒。”

    “这下可有好戏看了,嘻嘻。”

    “什么好戏?说来听听。”

    “这你都不懂?笨蛋!这好戏就是……”女生乐不可支,即便隔着一层米黄色的毛衣,丰满的胸部也被自己的笑声带动着花枝乱颤。她转过身要回答提问,看到的却是一片威严耸立的肚子,可能是偏胖的原因,这肚子有节奏地起伏,雪白的衬衫一会儿松一会儿紧。这女生的目光顺着肚子往上移,夸张的表情渐渐冷凝。

    “于总……”

    “阮依依,有好戏别忘了叫上我。我这个人最爱看戏了!”于崇明压制着怒火,冷嘲般地说道。

    “于总,我错了……”女生低下头。

    “大家都听好了,安静一下!”于崇明站在大厅里的中心位置,一边说一边拍着手掌吸引大家的注意。

    大厅里瞬间安静下来……

    “我强调一下上班期间的工作纪律,单位是工作的地方,我们的上班时间是早9点到下午6点,以后在这个时间段内,在我们这个大厅里,不能议论业务以外的事情,都听明白了吗?如果没听明白的话,我再说的直白一点:八卦消息、小道消息不准在上班时间讨论!”于崇明语速缓慢,每字每句都仿佛带着一个严肃的表情包,让人感觉到他的不悦。

    “知道了……”

    “收到……”

    “明白……”

    对于于崇明的话,记者们的回答很有意思:没有出现那种整齐划一回应的场面,大家拖着长调、似有似无、躲躲闪闪,似乎于崇明所说的“八卦”跟自己没有半毛钱关系。而自己之所以要回应,仅仅因为他是领导,自己是下属。

    看到记者们的反应,于崇明虽然还保持着说话时的严肃表情,内心却有几分尴尬。他很清楚,虽然自己贵为常务副总编,但并不代表对这些记者拥有绝对的权威。由于记者是报社的核心岗位,也就成了某些领导争相拉拢的主要阵地,这种拉拢甚至在招聘的过程中就已经形成了,在此后的工作中,又出现了根据大学、家乡等划分的派系,这种划分已经根深蒂固、盘根错节,他于崇明根本难以撼动。正因为这样,有些记者才会如此肆无忌惮。

    “阮依依,你到我办公室来一趟。”

    阮依依一副羞愧表情,颠颠跟在于崇明身后,她一身裹臀裙,即便是被冬装装裹的严实,也丝毫掩饰不住身材的曲线。

    “这些消息,你都是听谁说的?”于崇明回到办公室,一脸严肃地问道。

    “于总,我都是胡说的,您别当真。”

    “别当真?你当我是傻子?”

    “真的是这样,我跟同事开玩笑的。”

    “阮依依,你平时活泼一点也就罢了,你知道现在是什么情况吗,别给我添乱好吗?”

    添乱?你个老头子,我会愿意给你添乱?你哪凉快哪儿待着去吧!阮依依从骨子里不把这个浑身酸臭气的老男人放在眼里,径直站在那里,仍凭他发泄批评。

    于崇明向来不知道怎么应对这样的女人,索性将她打发走。看着阮依依走出办公室,他给曲长国打电话。

    “长国,向北怎么样了?”

    曲长国回答:“于总,病情控制住了,但还是昏迷不醒。”

    “医生有没有说什么时候能醒来?”于崇明问。

    “这个不好说,不过医生说没什么大碍,正常来说,一两天里应该就能醒。”

    ……

    再说报社这边,25封举报信的突然爆发,犹如发生在报社内部的重大突发事件。赵庆东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大家整日里去追突发事件,如今这样的事竟然落在了自己头上。

    庆幸的是,处理这种事,倒是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赵庆东在报社领导层迅速做了分工,避免事件持续发酵。他自己去集团做工作,控制网络消息的扩散蔓延;陈继洲负责调查25封邮件的来龙去脉;于崇明则紧盯采编平台,避免出现动摇军心的言行出现,当然,他还要盯好向北。

    所有的分工行动持续到傍晚。在这样的时候,按点下班是不可能的。于崇明甚至做好了通宵的准备。果不其然,晚上六点一刻,赵庆东通知于崇明、陈继洲:六点半召开紧急会议。

    “社长,会议需要什么人参加?我提前安排一下。”于崇明看了看时间,只剩十五分钟,想把人凑齐,并不容易。

    “你,他人概不通知。”赵庆东每次的回复,总是惜字如金。这或许是领导的通病。

    于崇明盯着墙上的时钟,分针一点一点移到了“6”的位置。报社为赵庆东专门准备了一间社长会议室,就紧邻社长办公室。平时,这间屋子紧锁,常人鲜有资格进来。这么多年,于崇明也是第一次走进这间会议室。

    乍一看,这房屋也没啥不同啊,一个小圆桌、几把椅子、一套电视会议系统,一个投影仪。娘希匹,平日里神秘兮兮、吊人胃口,我还以为多高大上呢。于崇明将屋子环视一周,心里一阵失落。

    “人到齐了,咱们开会吧。”赵庆东坐北朝南,背对电视会议系统。

    到齐了?于崇明犯嘀咕,这不是跟上午一样吗,我和陈继洲。三个人?这是要闹哪样?!

    “大家把手机关上。”赵庆东率先垂范,主动关机,放在桌子一侧。两人一看,社长都这么做了,还有什么可说的,关了呗。要知道,记者都有要求:保持24小时开机,有什么事情,随时都能联系到。这次居然要破了这个规矩。究竟是啥会议这么神秘?

    “我知道你们在想什么。开会之前,我先强调一点,今天的会议,不做记录,没有文件,所有信息不能传出这扇门。你们听明白了吗?”赵庆东一脸严肃。

    于崇明已经不敢大喘气,不做记录、不印文件……妈的,这么多年,还没有参加过这样的秘密会议!陈继洲也不轻松,正襟危坐、神情凝重。

    看着两人都不说话,赵庆东给这次三人会议开头:“我从集团回来,了解到一些内部消息。第一,举报信事件已经失控。不仅仅在北江省,在全国都已经传开了。集团信息中心给了我一份统计表,截止到今天下午四点,微博、帖子和朋友圈信息已经多达三四千条,转载、点击、评论几千万个。根本不可能控制住了。第二,这次集团肯定是要处理人了,至于怎么处理,处理谁,现在还不得知。不过有一点是确定的,集团已经报案,公安机关已经立案调查。第三,集团领导要求我们就此事立即形成一份材料,一是上报集团,二是回应社会关切。接下来,你们俩说说报社的情况吧。老陈,你先说。”

    “社长,我已经成立了举报信事件的临时调查小组,给大家做了分工,一组人调查举报信来源,另一组人核实举报信内容。现在他们还在加班加点工作,明早应该能出一份材料。”陈继洲答道。

    “于崇明,你那里怎么样了?”

    于崇明顿了顿,咽了口水,说道:“我已经通知采编平台人员,不准议论此事。哦,对了,我是口头通知的。另外,向北那边情况稳定。他还在昏迷,暂时惹不出什么事来。”

    “于崇明,我不知道你怎么看这件事。你们俩,有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从报社角度来说,这件事对报社形象影响极其恶劣。从个人角度来说,在座的各位,包括我,屁股下的位置都很难坐稳了。所以说,怎么办?”

    “社长,集团不是已经报警了吗?我觉着这件事还没有查清楚,也许有人在恶意中伤。”于崇明安慰道。

    “不管这事是真是假,报社的声誉已经受到损害。”赵庆东看了看于崇明和陈继洲,“如何挽回报社声誉,你们有什么意见?”

    两人自然无话可说,回以沉默。

    “现在只有一个办法了,”赵庆东又看着于崇明,“等向北醒了以后,你亲自去一趟医院,对他晓以利害,希望他以大局为重,为了维护报社的名声,自己主动承担起所有的问题。”

    “我会跟他好好谈谈,只是我担心以向北的性格,是不会接受这个办法的。况且,这也不是小事。”于崇明说。

    “不接受?他想不接受就可以不接受吗?主动权在报社这里,所有问题都是他向北一人造成的,报社完全不知情!”赵庆东又缓了缓语气,“当然,主要还是要说服教育‘治病救人’。”

    三人会议上,陈继洲一直沉默不语,他觉得这么做似乎不妥,但是既然赵庆东已经这么定了,他又不好说什么。他能做的,一方面从自己的本职工作出发,认真调查清楚;其次也只能在心里祈祷,这场风波可以尽快过去,大家都能够相安无事。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