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上万本全本小说供您下载阅读。
最新网址:www.shukuge.com

分节阅读 50

作者:暂无联系方式
更新时间:2018-05-24 00:00:00
中在沙漠的中部,一般高200~300米,最高可达420米;所以,巴丹吉林沙漠是中国沙丘最高大的沙漠。沙山排列方向为北东30~40度,反映了当地占优势的西北风的影响。沙丘形态主要是复合型沙丘链(沙山),其次是金字塔状沙山。这些沙山之所以如此高大,或由于现代沙丘覆盖在古老钙质胶结的老沙丘之上,或由于沙丘覆盖在下伏基岩剥蚀残丘之上,或由于沙丘移动过程中受下伏隆起地形阻碍而形成沙山。在高大沙山区的周围是沙丘链,高度也不小,一般有25~50米;只有在沙漠边缘才有低矮的沙丘链及灌丛沙堆分布。③高大沙山之间的丘间低地,分布有许多内陆小湖,当地称为“海子”。这些湖泊(海子)的面积一般小于1平方公里,其中面积最大的为1.5平方公里,最大深度达6.2米。由于蒸发强烈,盐分的积累,湖水矿化度很高,但某些湖盆边缘及海子中心仍有淡水泉出露,可供饮用。海子周围的草滩可利用作为牧场;沙漠中的两个固定居民点――巴丹吉林庙和音德而图也都分布在湖盆中。

    而开挖戈壁大运河的目的就一是为了解决水的紧张,但是最主要的是为了改善我们的环境,让西部更加的适合人的生存。

    巴丹吉林沙漠除了沙漠中部的高大沙山之间有湖泊分布外,在西部和北部的沙漠边缘也分布有面积较大的湖盆。如北部的拐子湖,西部的古鲁乃湖,这些湖盆周围,水分条件较好,生长有成片的梭梭林,成为巴丹吉林沙漠边缘地区主要的天然植被。

    (2)腾格里沙漠位于阿拉善地区的东南部,介于贺兰山和雅布赖山之间,是中国第四大沙漠。过去人们以为这里是一片茫茫的流沙,好似渺无边际的天空一样,“天”在蒙古语里读作“腾格里”,因此被称为腾格里沙漠。但实际上这里并不全是流沙。腾格里沙漠的内部,沙丘、湖盆草滩、山地浅丘及平原等交错分布;其中沙丘面积占71%,沙丘中又有7%属于固定、半固定沙丘。特别是在沙漠西南部一些大致作南北走向排列的垄岗地区,除丘顶为流沙外,丘间都是沙土质地面,大部有植被覆盖,主要为麻黄和油蒿等,当地称为麻岗。在沙漠中部、南部和北部的一些凹地里,植物生长也较好,主要为蒿属,当地称为沙蒿塘。流动沙丘以格状沙丘和格状沙丘链为主,一般高

    10~20米;也有一些复合型沙丘链,主要分布在沙漠的东北部,高度有50~100米;沙丘链则分布在沙漠的边缘地区。腾格里沙漠内的湖盆,大小共有422个,其中有积水的有251个,除部分为泉水补给和临时集水外,大部分是在原有岛山分割的第三纪湖盆的基础上逐渐干涸退缩而形成的残留湖。如头道湖、二道湖、三道湖等。这些湖盆一般延伸长20~30公里,宽1~3公里不等,面积一般都在40~50平方公里左右。目前腾格里沙漠的一些居民点和人工饲料基地,多分布在这些湖盆里,重要居民点有头道湖、锡力高勒、伊克尔和腾格里等。

    腾格里沙漠流动沙丘所占的面积虽然较多,但被一些固定、半固定沙丘,湖盆和山地浅丘等所分割;同时不少湖盆还可作为治理沙漠的基地,因此,它是中国西北开发利用条件较好的沙漠之一。

    (3)狼山和黄河之间是乌兰布和沙漠,沙漠中流动沙丘占39%,半固定沙丘占31%,固定沙丘占30%。流动沙丘主要分布在沙漠的东南部,一般高度为5~20米;在南缘有高50~80米的复合型沙丘链。沙漠西部为古湖积平原,除残留有盐湖(吉兰泰盐池)外,分布着生长有梭梭、高1~3米的半固定沙垄和高1米左右的白茨灌丛沙堆。沙漠北部是古黄河冲积平原,零散分布一些低矮的沙丘链与灌丛沙堆;沙丘之间有大面积土质平地,加上这里濒临黄河,可引黄自流灌溉,开发利用条件较为优越。

    黄河河套以南,长城以北的鄂尔多斯地区,在自然地带上处于温带荒漠和干草原的过渡地段,西部干燥度为2.0~2.8,东部减为1.6~2.0。

    (1)库布齐沙漠位于黄河以南的鄂尔多斯高原北部边缘,除东部有一小部分位于干草原带外,绝大部分为半荒漠地带。沙漠的东部有发源于高原上的几条季节性河流自南向北穿过,使沙漠显得比较零散;沙漠的西部没有河流切穿,比较完整。库布齐沙漠中流动沙丘居绝对优势,占整个沙漠面积的80%,以沙丘链和格状沙丘为主,一般高度为10~15米,少数也可达50米。沙漠北部的黄河河谷平原上,还分布有一些零星低矮(3米以下)的新月形沙丘和沙丘链。固定、半固定的灌丛沙堆仅分布在沙漠边缘,尤以南部边缘最多,高度不大,多在5米以下。

    (2)位于长城以北的陕西北部、内蒙古伊克昭盟南部的毛乌素沙地,情况就很不相同,这里年降水量较多,西北部250毫米左右,东南部更可达400~440毫米,因而地表水和地下水都比较丰富,有几条较大的河流(如无定河等)纵贯本沙地的东南部流入黄河。沙漠内部还分布有众多的湖泊,虽然大部分是苏打湖(如察汗淖、巴彦淖、纳林淖等)和含氯化物湖(如盐池等),但也有淡水湖分布(如刀兔海子等)。这些湖泊水位的升降和降水量有着密切的关系,雨季水位升高,旱季水位逐步下降,湖面缩小。地下水也相当丰富,丘间低地一般埋深1~3米,个别仅0.5米,水质良好。在毛乌素沙地还可经常见到不少由沙区泉水汇集而形成的河流,这些泉水从沙丘下伏基岩的接触面之间流出,成为沙区旱季水源的主要补给者。泉水补给所占的比重,榆林河(榆溪河)可达86.2%,秃尾河为69%,而海流兔河高达92%。这些都说明了毛乌素沙地水分条件较为优越。

    水分条件较优越,植物生长良好,特别是一些湖盆滩地和河谷地带,生长有旺盛的沼泽性灌丛――柳湾林。它由蒙古柳、沙柳和酸刺三种主要灌木组成,成为毛乌素沙地中的特殊景色。沙丘上也普遍生长油蒿等植物。所以,毛乌索沙地的固定、半固定(当地称为“巴拉”)沙丘的面积较大。沙丘的形态主要是梁窝状沙丘和抛物线形沙丘。流动沙丘在沙地的东南部较多,与固定、半固定沙丘往往交错分布,大多是新月形沙丘链,高度

    5~10米,也有高 10~20米的。

    毛乌素沙地是中国沙漠中自然条件较好,农牧业利用较多的一个重沙区。

    这个地区的沙地分布在东经113°以东的内蒙古东部和黑龙江、辽宁、吉林的西部,在自然地带上属于干草原,年降水量为250~500毫米,干燥度仅1.2~2.0。植物生长良好,除草本和灌木外,还有乔木生长,沙地上绝大部分为固定、半固定沙丘,流沙只作小面积的斑点状分布。

    内蒙古东部和辽宁西部的浑善达克(小腾格里)沙地,以固定、半固定的沙垄和梁窝状沙丘等占绝对优势,它们占整个沙漠面积的98%;流动的新月形沙丘和沙丘链,仅占2%。但在分布上,沙地的东部和西部仍有区域差异。西部以半固定沙丘为主,零星散分一些流动沙丘;而在东部,以固定沙丘为主,植被覆盖度在阳坡一般为30~40%,阴坡可达60~70%,一些乔灌木都生长在阴坡上,如榆树、山丁子、欧李、山樱桃和绣线菊等,甚至还有云杉和油松。西部和东部的各种沙丘之间,都有宽广的丘间低地,群众称为“塔拉”,植物生长繁茂,并有不少湖泊,成为当地主要的牧场。

    科尔沁沙地位于内蒙古东部和吉林、辽宁的西部,主要分布在西辽河下游的冲积平原上。这里不仅降水较多,而且有西辽河的干支流如西拉木伦河、教来河、老哈河等流经沙区,是中国沙漠中水分条件最好的地区。当地称沙丘为“坨子地”,丘间低地为“甸子地”,两者所占的相对面积为3∶1。沙坨子大部分是固定和半固定的沙垄和梁窝状沙丘,它们占全部坨子地面积的90%;流动的新月形沙丘仅占10%。在地域分布上,总的说来,自西向东,沙丘逐渐由流动沙丘为主转变为以半固定和固定沙丘为主。大致在少冷河以西,主要是流动沙丘;少冷河与老哈河之间,两者比例大致相等;教来河至余粮堡、瓦房一线之间,则变为以半固定沙丘为主;余粮堡、瓦房一线以东,几乎都是固定、半固定沙丘,流沙只有小面积的零星散布。

    科尔沁沙地的大部分土地已经利用,农业用地主要在起伏和缓的固定沙坨上,其它都作为牧业用地。甸子地地势平坦,根据其性质又可分为湿甸子、碱甸子和沙甸子,大部分利用为放牧和刈草场,部分已开垦为农业用地。科尔沁沙地是一个农牧结合的半农半牧区,也是中国沙漠中交通最为方便,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为23.6人)最大的一个沙区。

    此外,黑龙江西部大兴安岭以西的呼伦贝尔沙地,沙丘大部分布在一些河流沿岸及其下游冲积、湖积平原上,都是固定、半固定的梁窝状沙丘。植被覆盖度一般在30%以上,个别可达50%左右;以榆、樟子松、黄柳、蒿属植物和丛生禾草等为主。沙丘高度在5~15米左右,丘间普遍有广阔的低平地。

    中国东部半荒漠和干草原地带的沙漠和沙地,虽然水分植物条件较好,沙丘大部分为固定和半固定;但是,由于这里气候易变,降水量不稳定,经常出现干旱,再加上人为因素的干扰,如果植被一经破坏,很容易造成沙漠化的蔓延。所以保护天然植被,合理利用土地及植物资源,是治理沙漠的一项重要工作。

    所以我们要开挖戈壁运河,这个我 已经得到中央的批准了!

    修2 53

    (更新时间:2005-1-17 10:36:00  本章字数:4690)

    在历史上。唐朝与突厥的战争 :

    大唐贞观三年(公元629年),关中丰熟,而漠北频年大雪,六畜多死,国中大馁。

    是年冬,唐太宗命十万大唐兵将兵分六路,北出雁门关。

    唐军主帅是兵部尚书李靖、并州都督李 。此二人都是战功卓著的大唐开国名将,一同出兵,战果可想而知。何况唐太宗本人就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他们的心里一定想起了700多年前北逐匈奴的汉代名将卫青和霍去病。

    他们的敌人,就是正在称雄漠北的突厥人。

    于都斤山下的牙帐

    自两汉对匈奴发动决定性打击后,匈奴分裂,南匈奴内附,渐迁至内地并逐步汉化。北匈奴逐渐西迁,给欧亚大陆政治格局带来剧烈变化。还有一些别支在广阔的北方草原生息繁衍。有人认为突厥人就是其中的一支。他们迁居到金山(阿尔泰山)之南,游牧为生,又工于铁作。当时正值柔然汗国强盛,突厥人受其奴役,为他们充当“铁工”,但势力渐盛。公元546年铁勒部将伐柔然,突厥首领土门率众击败铁勒,实力大增,土门乃向柔然求婚,柔然主大怒,辱之曰:“尔是我锻奴,何敢发是言也!”土门乃于552年发兵击柔然,灭柔然汗国,自号伊利可汗,自此建立突厥政权。

    突厥建国后,牙帐设在于都斤山(又称郁督军山,今蒙古国境内杭爱山脉)。突厥人以狼为图腾,帐前大旗称“狼头大纛”,在漠北逞一时之盛。

    “世界七国之主人”

    此时,欧亚大陆的大部分地区正为中华帝国、波斯帝国和拜占庭帝国所统治,刚刚兴起的突厥汗国正处在几大帝国势力的真空地带,继续扩张,则阻力重重。

    突厥人先与波斯萨珊王朝结盟,于公元562年联合灭掉了突厥西部的劲敌 哒王国并瓜分其地。但突厥人立即撕毁与波斯的议约,占据了

    哒故地全部,与拜占庭帝国在西亚的边境直接建立了连接,控制了丝绸之路。他们将在与中原王朝作战时获得的丝绸等财物转手卖到西方市场,获利甚丰。但面对强大的波斯帝国,他们必需有新的盟友。公元568年,一个突厥使团来到君士坦丁堡,与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二世结成同盟,于是爆发了双方联合进攻波斯的长达20年的战争。

    突厥与拜占庭的结盟没能维持多长时间,它们随后就发生了利益冲突。突厥可汗在给拜占庭皇帝的信中自称“七姓大首领,世界七国之主人”,但狂傲的突厥领袖显然是坐井观天,突厥人的势力远远不能与高度文明和高度强盛的拜占庭帝国相抗衡,正像他们远远不能与即将建立的大唐帝国相抗衡一样。他们当然不会想到,将近900年后,一支被认为是他们后裔的强大势力再次来到君士坦丁堡,那时,他们是以彻底灭亡了这个千年帝国胜利者的姿态到来的,并把它的首都当作了自己的首都,直到公元1923年。

    “戎狄之盛,近代未有也”

    但突厥军队确实曾经逼近大唐帝国的首都长安城,甚至差点迫使大唐帝国迁都。此时的突厥汗国,已控制了东至辽河上游、西至里海沿岸、南至大漠以北、北至贝加尔湖的广大地区。中原内地自然早成了他们觊觎的对象。

    突厥初起时,正逢内地五胡十六国和南北朝的分裂和动乱时期。强盛而骄横的突厥人时时闯入内地劫掠财富人口。但当隋朝于公元581年建立后不久,突厥却因内讧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