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上万本全本小说供您下载阅读。
最新网址:www.shukuge.com

分节阅读 11

作者:何森
更新时间:2018-03-24 15:00:00
相信我的。这样吧,老胡,阜康集团的事情,我的意思把它变成一家国有企业,就说是我的军工企业,看他曾涤生、李二先生能把老子怎么样!再说,他们也没有什么证据。"

    "那我--"胡雪岩刚想解释。"至于你的出路,我都想好了,钱财上的事情自然不用说了。我给你个二品顶戴的虚衔,你还做阜康的老板,不过是国有企业的老板,既有官银,还有股份,这阵风头过去,我们再用MBO转过来,不好吗?"胡雪岩一听就笑了:"行!左帅,我听您的安排。您老人家真的足智多谋,就是诸葛亮再世,也未必能想出这么好的高招。"

    第31节:第二章 不识时务,缺乏变通(8)

    "哈哈哈!"左宗棠一拍桌子,仰天大笑,"你以为我是吃素的?哼,我倒要和李二先生斗一斗!"三天后,大清朝的总理衙门接到左宗棠的信函,说阜康集团已经成为国有股份制企业,胡雪岩成为政府的公务员,为人民服务什么的。李鸿章一下子懵了:"呀!阜康集团怎么又成为了国有股份制企业?这也太离谱了,大富豪胡雪岩也成为人民公仆了。"但既然是国有企业,总理衙门如果再去审查,那肯定是"大水冲了龙王庙",这事情就需要慈禧老佛爷亲自批准了。事情有些难办,晚饭后,李鸿章钻进"养性斋"苦思冥想,他皱着眉头,寻找解脱之计,一袋烟的工夫,李鸿章走了出来,他已经胸有成竹了。

    十天后,李鸿章的亲信潘鼎新、刘铭传等揭发阜康集团的奏折如雪片一般传到慈禧老佛爷的案头。慈禧太后并不关心汉人之间的钩心斗角,但想到自己的七十寿辰即将来临,建立颐和园还需要大量资金,就下令成立调查工作组,进驻阜康,调查所有问题。左宗棠一看来势凶猛、积极备战,一边上书为阜康集团鸣冤叫屈,一边让胡雪岩筹划阜康的退路。经过左宗棠的首肯,胡雪岩为阜康集团定下的策略如下:

    第一,想尽办法接近李莲英。阜康集团愿意为老佛爷的七十寿辰和颐和园建设捐赠200万两银票并无偿担负颐和园的工程建设。

    第二,对阜康集团进行资本重组。转让所有的非国有股份,把阜康集团的重大业务变为100%的国有企业。继续为军队筹划钱粮,这样,只要国家有军队,需要钱粮,阜康就会长久生存下去。

    第三,把阜康的钱庄、当铺、丝绸、茶叶、蚕丝、房地产、医药、票号等非公业务全部剥离,按胡雪岩的股份折算,以胡雪岩的义子的名义成立一家民营企业--胡余庆堂。这样阜康就是一家独立的国有企业,胡雪岩是纯粹的国家干部,万一风吹草动,也是渎职、挪用公款,谈不上侵吞公款、贪污受贿什么的,不会影响胡余庆堂的业务。

    第四,根据中国的基本国情,借鉴洋鬼子的电报、电话、邮电公司,准备成立中华邮传公司,发展中国的邮电通信产业,当然,这家公司的法人代表和总经理不会再是阜康系的人马。

    光绪十一年七月二十七日,74岁的左宗棠停止了最后的呼吸,这个睥睨众生、风光无限的男人,终于退出了历史舞台。

    左公行辕标所有"肃静"、"回避"的灯笼,都罩上了白纱。

    这盏盏白灯,宣告着一个时代强音的终结。

    胡雪岩目瞪口呆了,他已经年逾花甲,自觉没有什么机会了,他不知道自己的终生基业究竟向哪方面发展。

    而此时,李鸿章的气焰如此炽烈,连恭亲王奕忻都礼让三分。

    胡雪岩独自啜泣,他所有的计划都泡汤了。

    李鸿章终于松了一口气,他再也不用顾忌,可以放肆地弓着腰在世界列强面前周旋,哆嗦着在各种不平等条约上签字画押了。

    胡雪岩有些忐忑不安。

    是啊!阜康究竟怎样发展?

    李鸿章支持盛宣怀斗垮了胡雪岩的阜康集团

    但胡雪岩的担心是多余的,左宗棠死后,李鸿章压下所有不利于阜康集团的奏折,撤走工作组,充分肯定了阜康集团为国家作出的巨大贡献,并指令有关部门整理材料,大肆表彰胡雪岩的丰功伟绩,胡雪岩继续被评为"大清十大杰出企业家"之一。

    尔后,因为工作需要,李鸿章调整阜康集团的领导班子,原集团公司董事局主席胡雪岩被授二品顶戴,并升任省企业家协会副主席兼阜康集团顾问。所幸的是,胡雪岩仍然掌管集团公司下面的丝绸、茶叶、蚕丝等非公业务,并且兼任公司最有前景的产业--中华邮传公司的董事长。

    胡雪岩长吁一口气,准备振奋精神,投奔李鸿章。

    唯一不同的是,李鸿章的重要幕僚--重要的官宦子弟盛宣怀接任阜康集团董事局主席。

    盛宣怀,字杏荪,江苏武进人,生于官僚地主家庭。清同治九年,盛宣怀上书李鸿章,毛遂自荐,明确表示,要"竭我生之精力,必当助我中堂办成铁矿、银行、邮政、织布数事",并最终成为李鸿章的重要幕僚。

    第32节:第二章 不识时务,缺乏变通(9)

    盛宣怀深刻了解中国的社会现实,其最著名的话是:"中国官商久不联络,在官莫顾商情,在商莫筹国计。夫筹国计必先顾商情。"即要做事,必须依靠政府特别是政府高级官员的保护扶持,这就是他"竭我生之精力"、"助我中堂"和"姓名附列于中堂传策之后"的原因。

    盛宣怀接任阜康集团董事局主席之后,李鸿章制定了大清朝最新的经济政策,所有的民营企业不得承办邮电、信传业务。于是,阜康集团在盛宣怀的领导下,创办了中国电报局,尔后,华盛纺织总厂成立。

    胡雪岩出任董事长的生丝、钱庄等产业举步维艰、严重亏损。翌年,中华邮传公司由集团公司接管,胡雪岩被迫辞职。

    几年后,盛宣怀获商务大臣、邮传部尚书等高级官衔,总揽了关系中国经济命脉的多家洋务企业,被喻为"一只手捞十六颗明珠"。

    光绪九年,大清十大杰出企业家,曾经富甲一时、获封布政使衔的"红顶商人"胡雪岩,终因经营生丝、茶叶失败,严重亏本,其创办的各所钱庄先后倒闭,家资罄尽,负债累累,并被朝廷革去道员职衔。

    两年后,胡雪岩在风雨飘摇中被"双规"了。朝廷批准将其逮捕下狱并查抄其"原籍财产及各省寄顿财产",以便抵债。圣旨到达的那一天,胡雪岩穷困潦倒,他在忧愤、恐惧中死在了一所临时租来的小屋子里。

    胡雪岩时代结束了。

    当年的车马喧哗、灯火笙歌消散殆尽,其生前斥数十万两白银巨资,极尽富贵奢靡苦心营造的元宝街这座豪华府邸,则在14年之后(1899)由胡家后人以低价抵给了满族权贵大学士文煜还债,被迫易主。

    盛宣怀走上历史舞台……

    20年后,盛宣怀遇到了中国现代史上最著名的一代枭雄--袁世凯。

    这一年,袁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从盛宣怀手里夺取了轮船招商局、电报局和部分铁路的权力。

    同年,商部尚书戴振,函令公学办理移交。

    次年二月,盛宣怀辞去南洋公学督办职务,他在该校的权力结束了。

    1911年,因为策划"铁路收归国有",引发保路风潮,终致辛亥革命爆发。盛宣怀先遭清廷"着即革职,永不叙用"的处分,后遭新成立的国民政府抄没家产。

    1916年4月27日盛宣怀在忧愤中病逝于上海,他的一生写尽了中国近代商人与政治力量相结合的无奈。

    ★高层对话

    主持人:王熙凤

    特邀嘉宾:著名政治家兼实业家张之洞

    著名官商吕不韦

    王熙凤:胡雪岩是我国很著名的"红顶商人",也就是官商。我们今天邀请的第一位嘉宾,是著名政治家兼实业家张之洞先生。张先生身兼政治家、实业家,做过大清帝国的督抚、宰辅,还创办亚洲最大的钢铁厂--汉阳钢铁厂,有人说过:创办工业,我们不能忘掉张之洞。因此,张先生既熟悉中国官场做官之道,也比较了解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另一位嘉宾,大家可能不熟悉,他就是"千古一帝"秦始皇时的"仲父"--中国古代著名的官商吕不韦先生。

    张之洞:王小姐客气了,我了解一点中国官场的做官之道,对于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东西,则纯属外行,未必很熟悉。

    吕不韦:大家好。我也不是什么官商,我是秦国的丞相兼作家,我愿意从这两方面同大家交流。谈到胡雪岩,肯定要分析"胡雪岩现象",我们先从东西方文化的角度分析胡雪岩现象,胡雪岩信奉的是"关系就是财富"。官商结合、官商一体成为商人致富的最佳捷径,私人资本在快速地进行原始积累,这种积累方式带有明显的与"官僚体制"合谋的特色,这是"胡雪岩现象"的本质。

    王熙凤:张先生怎么看这个问题?

    张之洞:胡雪岩长袖善舞,层层投靠,左右逢源的手段常常使人目瞪口呆。清朝末年,帮会势力十分强大,对官府形成极大威胁,胡雪岩通过结交帮会首领,给他们提供固定的运送官饷和官方物资的机会,很快在江湖上拥有了自己的势力。在长达十几年的时间里,如果没有漕帮的保护,他为左宗棠提供的源源不断的武器弹药、军饷供给是根本无法送到前线的。尽管有政府官员支持,但仅用官商来说明,可能意犹未尽,本质上还是关系。

    第33节:第二章 不识时务,缺乏变通(10)

    吕不韦:尽管如此,官场应该是胡雪岩发迹的最大资本。浙江巡抚王有龄、两江总督何桂清的升迁享乐离不开胡雪岩;封疆重臣左宗棠建立西北征伐的大业也离不开胡雪岩。特别是左宗棠的器重与信任,使胡雪岩在官场的势力达到了极点,左宗棠金戈铁马地在西北战场上转战征伐,在长达十几年的时间里,胡雪岩在上海为他转运输送,购置弹药筹借洋款,拨饷运粮,经常是一夜间就获利上万,他所拥有的财富也很快由白银数十万转而数百万进而数千万。所以,通过官场来考察胡雪岩的发迹史还是比较适合的。

    王熙凤:嘻嘻,我们的讨论似乎有点跑题,还是讨论胡雪岩的案例吧。现在的很多年轻人都喜欢经商,二位对于喜欢经商的年轻人有什么忠告?

    张之洞:不管干什么都需要一种最基本的素质,这不是天赋,而是素质,与人的受教育程度无关。比如王小姐这样的管理人才最需要的素质就是杀伐果断和思路明晰,当然,还有铁面无私什么的,这就不说了;做学问的素质就是必须耐得住寂寞,至于经商嘛,我不太了解,还是请吕先生谈吧。

    吕不韦:所谓"生财有道",你首先必须知道这个"道"。然后,就像胡雪岩那样办事勤快,能言善道足也。

    王熙凤:能不能请吕先生再具体谈一下,胡雪岩的"道"究竟是什么,他有什么样的素质?

    吕不韦:胡雪岩生逢社会大变乱时期,他善于适应乱世,把握方向。在当时闭关锁国、妄自尊大的社会圈中,他能够出于商业利益的需要较早地和洋人做生意。他利用亦官亦商的身份,为左宗棠购买洋枪、洋炮,筹办洋务,并向洋人筹借巨款开我国外债先河,形成了他在上海的买办垄断地位,这就是他的道。在行事风格方面,胡雪岩具备一名成功商人最重要的素质,即为人忠厚,人情通达,眼光敏锐,手腕圆活,富有人情味和豪侠气,加上办事勤快,能言善道,这就是张先生说的基本素质。

    王熙凤:那么,"胡雪岩现象"的特征具体表现在哪里?

    张之洞:首先就是胡雪岩的眼光或者投资策略,明明是无可救药的赌徒,胡雪岩却成功地利用他善于应酬的技巧,为自己赢得了事业上最重要的伙伴并成为该生意的最有力的帮手;明明是落魄潦倒的文人,胡雪岩却能够把他充分调动起来,尽自己所长,还结拜为兄弟。本来官场和江湖势不两立,洋人和官府存有间隔,而胡雪岩却能够巧妙地周旋于他们中间,和他们携起手来做生意。这种作为,一般人想不到,更做不到。而胡雪岩却想到了也做到了,这就是他令人赞叹、令人称奇的地方。

    王熙凤:这可能就是中国官场特有的"关系学",但从商业角度分析,这叫什么?

    张之洞:应该叫"借势",就是"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意思,呵呵。

    吕不韦:张先生把这个成语用在这里,语意双关。但我觉得叫"造势"可能更恰当一些。借势最重要的素质是眼光、胆识以及善变的个性,但造势不惟如此,它还需要过人的胆识和非凡的商业谋略。胡雪岩十分注重"势"在自己商业经营中的地位,他在商不言商,而是花费很大精力去造势。他一生的商业活动就是从构筑官场势力开始的。他通过资助王有龄、黄宗汉、何桂清、左宗棠这些地方官吏和朝廷重臣,通过为他们出谋献策,出资出力,把他们的功名利益与自己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从而达到一种"一日不可无雪岩"的效果。

    王熙凤:刚才二位谈到经商的基本素质,上文又提到借势问题,可能许多朋友已经具备经商的素质,他们还希望了解一下怎么借势?能不能请二位先生再接再厉,继续谈一下?

    张之洞:投其所好,就这四个字。

    吕不韦:对。人总有自己的喜好,对好财者馈以财帛,好色者赠以美妾,好义者激以义气,富有者赠以"面子",可以说无往不及。人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