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上万本全本小说供您下载阅读。
最新网址:www.shukuge.com

分节阅读 33

作者:王刚
更新时间:2018-01-30 08:00:00
楚地判断是否有必要提出忠告,提出忠告的角度怎么选择,忠告以后会有怎样的效果。如果你是公司的一位职员,对公司的计划背景缺乏了解时就对其提出自己的看法,你不可能获得领导的信赖,相反,他会认为你思考问题不够周到。不了解朋友的意图,就对他的行为妄加非议,他会认为你对他没有尽一个朋友的责任。

    凭借听到的信息忠告别人,容易引起误解。这时补救的办法是与他沟通,听听他怎么说,等了解清楚事实之后再想办法消除误解。

    三、选择措辞

    掌握了事实真相和对方的心理,就该拿出勇气来忠告,指出他应该改善的错处。当然要注意你的措辞,否则就容易得罪人。

    “现在的年轻人自以为是”,“别理他,反正我们没有损失”,“这样太可笑了……”作为一名领导,诸如此类的措辞永远都是失败的。领导有指导属下的义务,对下属应有深切的爱护之情,以恳切的忠告作为帮助他们进步的动力,能够很快地获得愉快的人际关系。如果害怕得罪人,一味地保持缄默,做个老好人,最终无法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

    四、注意场合

    要注意,提出忠告,切忌在大庭广众之下。因为提出忠告的时候必然涉及他的短处,触动他的伤疤,而每个人都有自尊心,被当众揭短时,情面上很容易下不了台,从而很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你是善意的,他也会认为你是在故意让他当众出洋相。

    五、把握时机

    在当事人感情冲动的时候不适合提出忠告。因为在他冲动的时候,理智起不到半点作用,他也判断不清你的用意。这时提出忠告,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火上浇油。

    六、简洁而突出重点

    提出忠告的时候,要注意简洁中肯,按照“一时一事”的原则。若是再加上回溯起对方过去的缺失,再予以责备,当然会引起对方的反感,不理睬你的好心了。所以要掌握重点,不要随便提及其它的事情是很重要的方法。

    七、留有余地

    在提出忠告的时候要给对方留有余地,不要把他指责得一无是处,否则很容易引起他的逆反心理。“既然我已经这样了,那就干脆一错到底”,最后反而不如不提忠告。必要的时候可以多列举对方的一些优点,比如,你可以这样说:“你平时工作努力,表现积极,惟一的缺点就是想问题的时候稍彻草率了一点,如果你思考问题再慎重些,就很有前途了。”用这种口气跟他说话,他会备受鼓舞,很容易地接受你的忠告。

    忠言逆耳,你的一句话可能赢得他的尊敬,也有可能招来杀身之祸。因而在提出忠告时,要注意策略,慎之又慎,点到为止,留有余地是非常必要的。

    唐朝天际年间的石头大师替世人开过一剂人生的处方,教的是如何待人接物,写得很有意思,其中有:热心肠一副、温柔二片,说理三分等等。有的聪明人可能会问:奇怪,这说理为什么是三分而不是十分呢?

    “说理三分”,讲的其实是一种技巧。你若有理,聪明人一点就通,不用十分,三分就足够了,不必画蛇添足;碰到蠢人(或一时走进死胡同的人),你再多费口舌也无用,何必执着,不妨让他自己慢慢去悟;至于蛮横汉,他本不讲理,你即使讲上十二分,也无异于是对牛弹琴。

    “说理三分”,讲的也是宽容。人总有缺点,或多或少总有不周全的地方,他或许并不明白,你巧妙地说上几句,点到为止,这会让他心存感激。若是穷追猛打,非要弄得人家连面子都留不住,只怕是两败俱伤。

    做人不能太露,太露了不可取。含蓄是一种大气、一种风度,真正会做人的人,总是含蓄的,总是懂得明明占理十分只说三分,总记得“得理也让人”。

    不过,做到这一点是很难的。人性的弱点之一是“一吐为快”,何况在理儿上的,常常会不知不觉“理直气壮”起来。因此,许多人虽然有高僧所说“热心肠一副”,也自认为不乏“温柔二片”等等,却总成不了气候一常常就在这多说几句之中,将功劳一笔勾销了。

    “说理三分”,实在是一种大智慧。

    第七章:抓住难于相处人的心

    关键六十六:让难相处的人喜欢你的七个处方

    一、给不合群者予指导

    朋友之中,往往有这样一些人,缺乏正确的社会观,对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清,不能合理地对待社会中某些与自己意愿不一致的现象,一遇到困难、挫折之后,就陷入与社会格格不入的旋涡,或者颓废,或者丧失信念,或者悲观厌世……不能从种种困惑中解脱出来。

    同这类朋友交往,首先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社会观,摆正个人价值和社会的关系。只要是人,都有价值;个人的价值是通过社会表现出来的。所以,一个人要想使自己的价值得到发挥和承认,就应当在准确地估计个人价值的前提下,对社会有所创造。如果把自己估价过高,你就会把社会公平的待遇看作压制人才,就会有很多困惑。

    其次,要帮助朋友分析某种不公正的现象,看清现象的主流。一个人遭到挫折,产生社会不公平和自己前途暗淡的心理原因,是在于对自己和眼前的一切缺乏冷静、透彻的分析。应当看到,在我们国家里,文明现象是主流,丑恶现象是支流,不要看到一点不顺眼的现象,就认为没有光明,寸步难行。再说,我们只要严格地自我解剖,也会发现自己的某些思想、行为,并不完全与社会的文明习惯相合拍,这时候,埋怨社会不公平,就感到自己不公平了。

    再次,要帮助朋友正确认识“外来阻力”的客观性和攻克阻力的主观性。外来阻力是外因,主观阻力是内因。人们进入社会,想成就一番事业,以无愧于盛世。但是,一遇挫折,就成了泄了气的皮球,自我退却,那就不对了。正确的态度应当是:冷静地想一想,如果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是正确的,不能取得成功,那的确是遇到了阻力,就必须坚持信念,不顾压力,战胜客观阻力,去取得成功;否则,就应当反省,修正想法和做法,另辟蹊径。

    还有,社会是发展的,但道路是迂回曲折的,布满变幻的风云。一个人要想干一番事业,没有足够的种种准备,光凭一股热情或愿望是不够的。因此,对与社会格格不入的朋友,我们还要帮助他们克服盲目性,从如下一些方面进行锤炼,不断提高自己取得成功的能力。

    二、给贪小者予感化

    现实社会中,不管是谁,都喜欢和那些豪爽热情、开朗大方的人往来,而不太愿意同贪小便宜的人打交道。这种心理无可非议。然而,都这样就会出现一些问题。对自己,缩小了交朋友结友的范围;贪小便宜者则陷入孤独,这样对工作和事业也都不利。社会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的行为与动机并非是一对一的,它们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同一动机可以产生不同的行为;同样,同一行为亦可能由不同动机所引起。“贪小便宜”是行为表现,并不完全是浑身沾满铜臭的利己的反映;即使是利己主义者,亦非不可救药者,况且各人表现的程度不尽相同。

    一般说来,贪小便宜者有两种:一种是受生活习惯所影响;另一种是受生活观念所支配。因此,同不同心理状态的贪小便宜者的相处,就应持不同的态度,用不同的钥匙去打开他们的“心锁”。

    一些人贪小便宜的毛病是受社会环境(尤其家庭环境)的影响,而形成的一种生活习惯。这种人往往缺乏远大的理想,胸无点墨,生活作风随便,自尊要求低,得过且过,不求上进。这种人,一般心地不坏,而且性格外向,毫无隐讳,容易深入了解。同这种贪小便宜者打交道,要注意正面批评,引导他们在学习上和工作上下功夫,以提高其理想层次。理想层次提高了,自尊的要求就会随之增长,贪小便宜的毛病便会相应地得到克服。对这类人贪小便宜的毛病,切不可姑息。对他们的姑息,只会加重这种不良生活习惯。另外,也不可对他们进行讽刺挖苦。因为讽刺挖苦会影响其自尊需要的提高。

    还有一种贪小便宜的人,他们的行为是受一定意识形态支配的,其贪小便宜的行为反映着其生活观念。这种人,往往具有比较特殊的生活阅历,在生活中受过磨难,生活观常常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

    同这类贪小便宜者打交道,采取一般化的说教方法,是无法解决其观念形态的问题的,应真诚地与之相处,用自己的博大胸怀去感化。在工作、学习、生活中,真诚地、无微不至地去帮助他们,使他们在自己的行动中得到感化。比如,外出时,热情地拉着他,坐车、吃饭、看电影、逛公园、照相争着花钱,而对他从不表现出一点儿不满和鄙视。平时,又总是讲一些他所钦佩的人的恢宏大度,不计个人得失的事例,使他逐渐意识到自己的不足。

    贪小便宜不管源于哪一种心理状态,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他们一下改掉并不现实,只能潜移默化,而且允许出现反复。如果一个人去感化犹嫌力量不足,可动员几个要好的朋友来共同感化他们。当贪小便宜者真正理解你一颗真诚的心后,他是会永远感激你的,由此所建立起来的友谊,也一定是纯洁的、牢固的。

    三、给深沉者予真诚

    所谓城府较深的人,指的是那种不愿让别人轻易了解其心思,或知道其在想什么,有什么要求,而总是通过各种方式保护自己,深藏不露的人。这种人往往说话不着边际,对任何问题都不作明确的表示,经常会含糊其辞,至顾左右而言他。和这种人打交道,常常是很难沟通的。由于很难得到他们真正的想法,所以人们往往也不愿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向他们敞开,而是有所保留,甚至对他们有所防备。

    城府较深的人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首先,他可能是一位工于心计的人,这种人为了在与别人打交道时获得主动,或者出于某种目的不愿让别人了解自己,而把自己保护起来。而且,这种人还总希望更多地了解对方,从而在各种矛盾关系中周旋,使自己处于不败之地。

    其次,他也可能是一位曾经有过挫折和打击,并受到过伤害的人。过去的经历使这种人对社会,对别人有一种十分强烈的敌视态度,从而对自己采取更多的保护。

    还有一种情况是,他可能对某些事情缺乏了解,拿不出有价值的意见。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掩饰自己的无知,从而以一种未置可否的方式,含糊其辞的语气与人交往,并装出一种城府很深的样子。

    显然,对第一种人,你应该有所防范,警惕不要为之所利用,并成为某人的工具,不要让他完全得知你的底细。对第二种人,则应该坦诚相见,以诚感人。这种人的城府并不是为了害人,而是为了防人。所以,你对他不应有什么防范,为了真正达到沟通的目的,甚至可以无保留地对他敞开你的心扉。对第三种人则不要有什么太高的期望,也不必要求他提供某种看法或判断。

    总之,对某些城府较深的人,如果你不得不与之打交道,则应该真正对他们加以区分,看其属于哪一类人,然后确定自己的行为方式。

    四、给饶舌者予坦荡

    己所不欲,而施于人,这大概是人的劣根性之一吧!背后议论,人之常情。然而,由于个人认识的局限性,人与人之间的好恶与向背的情绪又难免渗进议论;因此,议论往往也就不由自主地偏离事物真相,如果议论者是有意识的,借议论造谣、中伤、挑拨离间,那就是心理的变态。

    这里所说的“搬弄是非的人”,就是指那些以背后说人坏话、挑拨离间为能事的心理变态的人。与这种人相处,的确不容易,非掌握一些诀窍不可。

    一是坦荡。人生在世,全然不被人议论,是不可能的。背后议论,就其内容而言,有符合事实的,有不符合事实的;就其动机而言,有善意的,也有恶意的。但不管怎么,都应坦荡置之,不要因听到好议论而忘乎所以,觉得自己一下子高大起来,也不因听了难听的议论而怒发冲冠,耿耿于怀,或痛心疾首、惶惶不可终日。否则,心理就有失去平衡、做出蠢事,以中搬弄是非者之奸计的危险。俗话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的确,一个强者,是为自己的目标而活着;只有弱者,才为周围的议论所左右。

    二是正直。背后议论别人,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不能迁就,必须正直地站出来,帮助议论者改正不良习惯。帮助搬弄是非者改正恶习,行之有效的办法是尊重对方,以朋友式的态度,进行善意的规劝;同时,巧妙地引导对方获得正确地认识人的方法。比如,当对方谈论他人时,可以先顺着对方的话音,谈谈这个人确实存在的特点,然后再谈他的大量长处,从而形成一个正确的结论。

    五、给孤僻者予开导

    现实生活中,有这样一种人,他们感情内向,整日禁锢在郁郁寡欢、焦躁烦恼的樊笼里,心境阴沈,缺乏生活乐趣。这种人,我们称之为“性格孤僻的人”。同这种人打交道不容易,必须掌握一些诀窍。

    心理学认为,性格是一个人表现在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相应的习惯行为方式上的个性心理特征。一棵参天大树,不可能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芸芸众生的人间,也不可能有两个性格完全相同的人。每个人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