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上万本全本小说供您下载阅读。
最新网址:www.shukuge.com

分节阅读 4

作者:朱景晖
更新时间:2017-12-25 12:00:00
和硕嘉公主,第七女固伦和静公主,第九女和硕和恪公主,第十女固伦和孝公主。第十女是个例外,因为她是在乾隆六十五岁时生的,是乾隆帝最宠爱的女儿,后下嫁给和的长子丰殷德。她本应封为和硕公主,但乾隆破例把她封为“固伦公主”。此外,乾隆帝还收养了其弟弘昼的一个女儿,后来加封为和硕和婉公主。

    从以上事例来看,清朝从皇太极开始就已经不把皇帝的女儿称作“格格”了,一般均称为“公主”。

    顺治帝下诏求言

    顺治七年(1650)冬,多尔衮去世,接着顺治帝亲政。这位15岁的少年天子真正掌握了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权。顺治帝主政后,采取了几项重要措施,其中一项就是“下诏求言”,想通过广开言路,集思广益,调动官员的积极性共同应对政治、军事、经济各方面所面临的严峻形势。但是,事实并没有如顺治帝所预期的那样发展。“下诏求言”遭到了群臣的冷遇,效果很不理想。而“下诏求言”的失败原因正是在大力倡导此事的顺治皇帝本人身上。

    在发布求言谕旨时,顺治承诺说凡大臣进言,对的自当采纳,错的也不会追究责任,可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吏科副理事官彭长庚,因为连年的天灾,检讨政治得失,在奏折中历数多尔衮开国时的种种功劳,认为对他削爵籍产,处罚太过,提出恢复他的封号。谁知,顺治命议政王、贝勒、大臣一起仔细研究其意图,然后上报处理结果。大臣们揣摩上意,给彭长庚定了个“以进言为名,紊乱朝纲,煽惑国家”的罪名,原本应该杀头,但看在“奉旨进言”的面子上,从宽免死,给了个流放宁古塔的处分。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有一个叫李森先的御史,直截了当地指出:“皇上苦求言路,然而官员们看到说错了话就被流放或杀头,永无出头之日,都吓得战战兢兢,都‘以言为戒’,哪个还敢进言呢?”

    前生定是佛家人

    顺治爱子去世,爱妃又去世,心情非常郁闷。他经常到寺院与和尚们促膝长谈。他还把和尚召到宫城西侧的西苑万善殿,继续论佛谈法。他曾经对和尚木陈说:“我总感觉我的前世好像就是佛家的人,我到寺庙之后,觉得这里窗明几净,都不愿意回到宫里了。”

    顺治跟和尚溪森关系很密切。他自称是溪森和尚的弟子。他找了溪森说要剃度,溪森开始劝阻,他不听,溪森就把他头发剃了。皇太后知道后大怒,就找来溪森的师傅玉林,要他出面惩治溪森。玉林赶到北京,让徒弟们架起柴禾来,点上火要把溪森烧死。顺治万般无奈之下只好说:“我不出家了,请玉林师傅饶溪森一命吧。”

    多情顺治

    顺治帝有两后、十五妃,但他真正视为国色天香、红粉知己的是董鄂妃。顺治帝对董鄂妃可谓是一见钟情,至死不渝。

    董鄂氏在顺治十三年(1656)八月被册封为“贤妃”,仅一月有余,就晋为“皇贵妃”。十二月初六,顺治帝为董鄂妃举行了十分隆重的册妃典礼,并大赦天下。在清近三百年的历史上,因为册立皇贵妃而大赦天下的,这是绝无仅有的一次。

    当时,少年福临也沾染了满洲贵族子弟那种好色**纵的习气,寻花问柳,喜新厌旧。可是奇迹出现了。自从遇到董贵妃后,少年天子尽改恶习,专宠一人。他与董贵妃情投意合,心心相印。人们都感叹说:“长信宫中,三千第一。昭阳殿里,八百无双。”

    谁知好景不长,枕上春梦刚三年,董鄂妃竟撒手人寰。董鄂妃本来就体弱多病,生了一个男孩儿没过百天就死了,这种打击使得她一病不起,22岁就告别了深爱着她的少年天子。顺治得知噩耗,痛不欲生!资料记载说他“寻死觅活,不顾一切,人们不得不昼夜看守着他,使他不得自杀”。顺治帝连续五天不上朝,并在户部资金极为短缺的情况下,在景山建水陆道场,大办丧事。还将宫中太监与宫女三十人赐死,让他们在阴间伺候自己的爱妃。同时令全国服丧,官员一月,百姓三日。顺治帝让大学士写祭文,写了很多都被驳回重写。后来,大文人张宸写了一份祭文上奏给顺治,祭文极尽才情,极致哀悼,历数董鄂氏的嘉言懿行、洁品慧德。顺治皇帝看到以后,手捧祭文,读着读着竟然痛哭流涕。四个月后,福临也溘然离世,追随爱妃而去。

    董鄂妃入宫疑案

    深受顺治宠爱的董鄂氏的来历如何,《清史稿》这样记载:“孝献皇后董鄂氏,内大臣鄂硕的女儿。18岁时入宫服侍皇上。皇上非常宠爱她。十三年八月,立为贤妃。”

    虽然史料如此记载,但是董鄂氏是否以闺女入宫,却始终是一个疑案。《汤若望传》中有这样一段传奇性记载:

    “顺治皇帝对于一位满籍军人的夫人起了一种火热爱恋。当这位军人因此申斥他的夫人时,他竟被有所闻知的天子打了一个极其怪异的耳掴。这位军人于是乃因怨愤致死,或许竟是自杀而死。皇帝遂即将这位军人的妻子收入宫中,封为贵妃。这位贵妃于一六五七年产生一子,皇帝要规定他为皇太子的,但是三个月之后,这位皇子竟而去世,而其母于其后亦去世。皇帝陡为哀痛所攻,竟致寻死觅活,不顾一切。”

    汤若望很受世祖的尊重,还对世祖说过“**乐是最大的危险”的话,所以这段史料当可信从。然而事实到底如何,如今却是众说纷纭,无据可查。

    孝陵群妃

    顺治对董鄂妃用情之深,可以说是天下有目共睹。董鄂妃无疑是个幸福的女人,连《清史稿》都给予“[365小说网・电子书下载乐园―wWw.QiSuu.cOm]上眷之特厚,宠冠后宫”的定论。她所生的孩子被顺治称为“第一子”,这个婴儿只活了百余天就夭折了,死后竟被追封为“和硕荣亲王”,足见其母何其受宠。董鄂妃也是红颜薄命之人,儿子死后不久便香消玉殒,皇帝为此辍朝五日以慰哀思。时隔几个月之后,年仅24岁的福临驾崩。董鄂妃虽然受恩宠但却没地位,大清皇室不给她系世祖谥号。这应该说是董鄂妃的一个小小的遗憾。

    相比董鄂妃三千宠爱于一身,顺治的其他几个女人自然就没这么幸运了。孝陵里陪伴顺治的,除了董鄂妃,还有孝康皇后――康熙的生母。如果她没生这个好儿子,如果她这个好儿子没即位当上皇帝,她是绝入不了孝陵地宫的。顺治生前对她很冷淡,孝康皇后也早早去世了。

    孝惠皇后埋在了孝东陵,算是清朝第一座皇后陵了。之所以没有入孝陵,主要是因为她去世时已经是康熙五十六年(1717)了,并且丧葬制度也由火葬改为土葬,实在不宜再入孝陵,于是就在孝陵之东为其建了陵寝,叫孝东陵。

    孝惠皇后和顺治关系很不好,曾经一度被废。幸而有孝庄老太后做主,才勉强坐在了皇后的位子上。顺治死后,孝惠做了五十六年寡妇,这五十六年她得以安安稳稳地做太后,荣华富贵自然不必说,康熙更是把她当亲生母亲一样孝顺,这多少是对孝惠身单影只的生活的一种补偿吧。

    最惨的一个是静妃。静妃本该是顺治真正的皇后。她是蒙古科尔沁卓礼克图亲王吴克善的女儿,博尔济吉特氏,是孝庄的侄女,孝惠的姑姑,由当时的摄政王多尔衮做媒嫁给了顺治帝,史载“后丽而慧”,寥寥几字就勾画出了一个美丽聪慧的身影。然而也许因为后来受多尔衮的牵连,最终落了个被废的结局。顺治说因为皇后无能所以要废,他这个理由连下面的朝臣都有质疑,礼部员外郎孔允樾回应顺治说:“皇后正位三年,没听说有什么失德,现在以‘无能’二字定废嫡之事,何以服皇后之心?何以服天下后世之心?皇帝皇后犹如天下臣民的父母,普通人家的父亲如果要休掉母亲,孩子们还要念及感情先行劝导,又怎么能连母亲犯了什么过错都不知道就休掉她呢?”

    然而顺治就是要废,铁了心要废,连孝庄都挽回不了。在侄女和儿子之间,在家务与国政之间,孝庄到底还是选择的后者,于是顺治一纸诏书,废掉了皇后,降为静妃,改居侧室。

    金钗里的机关

    顺治九年(1652),清政府派遣总督陈锦、督统金砺等出兵攻打当时在厦门的郑成功。陈锦、金砺原以为可以一举击破,谁知郑成功兵精粮足,久攻不下。七月七日,陈锦在大营中安排酒宴,还找来一班营妓载歌载舞以排遣苦闷。这些营妓大多是清军沿途掳掠来的民女,还有部分隆武宫人。觥筹交错之间,在这群营妓中,陈锦注意到一个人,这个人风姿绰约,楚楚动人,但却蓬头垢面,头上随便插着几只金钗,十分落寞地坐在一边。陈锦喊她来到身边,问姓名、身世也只是羞涩地低着头不肯回答。陈锦命她唱曲,一再催促之下才抱起琵琶,转轴调弦,慢慢唱道:“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声音婉转有致,陈锦听得入迷,就叫来掌管营妓的军士,问这歌伎的来历,军士回答说是前几天刚刚选入营的,名字叫做薛凤子。一帮幕僚、手下见陈锦如此喜欢,自然竭力怂恿,仗着酒意,陈锦半推半就地携薛凤子到后帐去了。其余诸将仍在大帐里击鼓传筹,推杯换盏,到深夜才各自散了。

    第二天早上,辕门吹起号角,各部将兵士装备整齐到大帐前集合点名,陈总督却没有来。想到昨天晚上的事,人们交头接耳地窃笑说:“这大帅学唐明皇呀,从此不早朝了!”久久不来,督统金砺就去到帐中催他,叫了几声没有动静,才觉得不妙,破门一看,只见陈锦僵卧被外,血肉模糊,已经断气多时了。地上扔着两只金钗,小小的金钗居然有机关,一个从一头探出来一把亮闪闪的小匕首,另一个一扭之下弹出来一柄锋锐无比的小叉,一刀一叉都是纯钢百炼而成。

    秦淮名妓孙宛君

    顺治年间,秦淮河畔有一名妓,叫做孙宛君,人称孙大娘。为人有丈夫须眉气,而且自命倜傥,她经常对别人说:“到我那里的无论达官贵人还是俊朗的公子哥无不流连忘返,而我自认为还有一些积蓄,从不与人谈钱物。”服侍她的仆人有二十几个,都穿着上好的绸缎做的衣服。与她同时代的名妓像柳如是、顾眉娘等都自愧不如。

    孙大娘早年就是秦淮河畔的花魁,后嫁给了新安的吴天行。吴天行早早过世,给她留下了大笔的财产。孙宛君无枝可依,于是回到秦淮,重操旧业。虽然钱财充裕,却免不了感怀身世,自然非常落寞。

    一日,尚书龚芝麓碰巧遇到了孙宛君,立刻被她的风采迷住了,拿出万两白银为她脱籍,迎回家中做妾。当时,清兵南下攻打隆武王朝,受明朝封赏的龚芝麓要和钱谦益一同请降。孙大娘听说此事以后,对他说:“你算不上是明朝义士也应该算作明朝的人呀,怎么能像只狗一样奴颜卑膝仰仗清人鼻息过日子呢?从今以后,所有人都会说你是贰臣、叛将、猪狗不如的!”说罢,抽出一把匕首刺入自己胸膛,等人回过神来抢救的时候已是气绝身亡。

    “孔夫子死了”

    清代文坛巨子金圣叹,名采,字若采,明亡后改名人瑞,字圣叹,从小就很有才气,名动乡里。喜欢批书,而且还是位幽默大师。

    年轻时金圣叹在家人和乡邻们的促使下前去参加乡试,考题为“西子来矣”(西子即西施美称),题意要求评说越国的西施出使吴国的史实。金圣叹面对试题,写道:“打开东边的城门,西子不来;打开南边的城门,西子不来;打开北边的城门,西子不来;打开西边的城门,西子终于来了,西边的人来了。”主考见他把功名视若儿戏,也在卷上批道:“秀才没了!秀才没了!”于是,金圣叹名落孙山。

    第二年再考,题目是“孟子将见王”。金圣叹的试卷上一字不写,却在考卷的四角写了四个“吁”字,主考一见不明白什么意思,金圣叹解释说:“文章之中提到孟子的地方难以计数。在这个考题之前已经写过四十多个孟子了,所以‘孟子’二字没有必要再写了。至于说见王,那见梁惠王、梁襄王、齐宣王,都是见王,所以也不必写了。题目五个字中,只有‘将’字可以写一些。”他又说,“没有看过演戏吗?王上朝的时候,总是先有四个内侍,站在左右发‘吁’声。我的试卷实际上讲的就是‘将’字的意思。”

    金圣叹对清朝大兴文字狱极为愤慨,他奔走呼叫“孔夫子死了”,并带领学生去哭孔庙,表示抗议,结果被清统治者判处死罪。据顾炎武记载,他儿子带着梨和莲子前往探监,父子相对,涕泗如雨。金圣叹口占一联:“莲(怜)子心中苦,梨(离)儿腹内酸。”语义双关,对仗工整。临别,儿子询问他有什么事要嘱托,金圣叹悄悄对他说:“腌菜和黄豆一起吃,有胡桃的味道,只要把这秘密传给你,我就没什么可遗憾的了。”

    金圣叹临刑前,不忍看其他人被杀的惨状,就对行刑的刽子手说:“我手中攥着二百两银票,如果你肯先杀我,银票就归你。”刽子手第一个杀了他,扳开金圣叹的手一看,手里果真有一个纸条。刽子手大喜,等打开一看,却只是一张白纸,上面写着两个字:真痛!

    小资李渔

    李渔是明清之交一个极聪明的文人,原籍浙江兰溪,生于今江苏如皋,能为小说,尤精谱曲,世称李十郎,字笠鸿,号湖上笠翁,被称为中华五千年第一风流文人,少时即以神童之名闻达乡里,传统文人的细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