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上万本全本小说供您下载阅读。
最新网址:www.shukuge.com

分节阅读 24

作者:苏扬
更新时间:2017-10-31 16:14:49
会中一展身手,去追求人生的目标。

    尽管卡耐基对一些诘难作出了反批驳,但他还是处于深深的困惑之中。

    这种困惑可以从他的一篇文章中体现出来。1938年,他为《矿工》杂志撰写的启发性文稿中,标题非常的简单,叫《拉你的鞋带》。从这篇文章中让人体会到一种愉悦感,这种愉悦感是因为在他的生命中融入了成功,从而荡涤了他原先的抑郁生活。

    他在这篇文章中以亲身经验证明,任何人都能超越贫困和精神沮丧,倘若失败了,那只能说是他们自己的过失。

    财富的增加,以及家庭生活的不和谐,有人能理解他,有人又不能理解他,深深的寂寞感和孤独占据着他的心。然而他自身曾经历的贫困使他铭记贫困的苦楚,现在他又似乎忘却了这些。他对矿工的描写便可见这种矛盾。

    面对着别人的贫困,卡耐基确实提供了一些如何面对"这些艰难的时光"的一些特殊建议。他认为,当你的朋友谈论丧平时,你应该有谈论的勇气。不要在接受文化教育时心里牵挂着你的麻烦,而应该表现出你们不害怕并且保持身体力行。愈是丧气,就愈应该参加到更多的高尔夫球运动中去。

    这种直面困难的勇岂不仅是他自己成功的基础和生活的信心,同时也是他鼓舞别人的方法。

    有一次,《周末晚报》记者奥古里诺采访卡耐基时,卡耐基认为世界充满了恐惧并且永远对抗,在黑暗中随处可见被幽灵追逐的人们。并且他同时认为一个成功者应是具有坚毅之心的人,随时准备应付最糟处境的人。

    卡耐基充分运用他那种乐观的精神,去与命运拼搏。这种信心和乐观既是家庭的影响,也和他那种乐天知命的心境是分不开的。

    卡耐基成功了,但他的困惑也越来越多了。

    虽然他有自己的信念,学生时代的成功就开始肯定了他的信念,但如今他总觉得路还很长。他也未曾停下来分析这些困惑。

    面对这些困惑,他不禁问自己:这一切是否源于他是一名陷于教学习惯的作家?再不就是商界的救赎传教士?或是为他人传福音的行善者?他是个不为答案而深入研究的人。虽然如此,他确实在他的作品中,试着寻找解决这些疑惑的答案。

    卡耐基从教学中致了富,同时也把致富的本领传授给大家。在他的观念里,每一个人都不应贫穷,都有理由富裕起来,关键是你必须掌握致富的决窍和机会。

    由于他的书在整个美国社会大受欢迎,许多出版商纷纷找他约稿,源源不断的稿酬使他积累了许多财富。他有着更多的机会外出度假,或从事自由旅行。

    基于他的影响力,他被视为众人不可缺少的公共演说家,这又给他带来了许多财富。

    1938年10月,卡耐基由于工作的劳累以及与其子不和谐的生活,便想外出旅行。他的富有并没有使他要过奢侈的生活,所以,他在游艇上一点也不引人注目。但他度假的消息被电讯服务社记者知道了,便尾随而来。

    记者先到一等舱去寻找卡耐基先生,然而他失望了,他发现几个有着富翁模样的人,但都不是他想要找的卡耐基。  记者终于在二等舱的餐厅里遇见了正在进餐的卡耐基,赶紧抓拍几张快照后,便上去与卡耐基交谈起来。令记者感兴趣的是他吃的并不算很丰盛,虽然他很富有。

    卡耐基微笑着说道:“节约是一种美德,也是我的一个重要致富方法。我有了钱,并不会去浪费,即使我拥有全世界的财富,我也不会多浪费一分一毫。”

    这种精神在卡耐基的一生中都得以保持,直至他逝世时。

    在戴尔.卡耐基的课堂上,每个学生都可以被看作是成功的范例,他们每个人都是赢家。在实际生活中,的确也是如此。  公共演说是人们学习怎样与社会交往的有效途径。将自己展露于教室的安全环境下,成功地展示自己的信心,达到思维、语言、行为的完美统一,使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并且使他人在现实的社会中变得更自在、更适应、更投入。

    卡耐基要求他的学生以思维、语言、行为的完美统一,使自己在现实中取得地位。有一个工厂的经理依斯.麦克利逊是一位聪明机灵但又害羞的人。他有时会在公共场合怯场,从而导致他的生意冷落。在此情况下,他报名参加了当地的卡耐基训练班。

    一开始他在班上对那种安全的环境还是感到害羞和惧怕。通过为期十四节的"卡耐基课程"的帮助,他逐渐敢于在班上展示信心而且忘掉了羞怯心。

    三个月后,他从学校毕业了,他运用他所学到的知识拿到一堆订单,这一结果使他欣喜若狂。

    但这些订单所要求的时间非常短,短得他都不敢去接受这些订单。

    他没有催促工人加快速度来赶制这批货,他知道,这样做会适得其反。他又再次运用卡耐基课程中学到的东西。

    "我们有什么办法完成这订单呢?”

    "有没有别的的方法来处理它,使我们能接受这些订单呢?”

    雇员们纷纷提供意见,并坚持他接下这些订单。他们用一种"我们可以办到"的态度如期完成了这批订单的任务。

    依斯.麦克利逊成功地运用了卡耐基学说,在社会生活及生意场上表现得极为自在,游刃有余。这些成功的例子在卡耐基学生中比比皆是。

    卡耐基强调,要想每个人都成为赢家,这一点并不困难。

    卡耐基对现代心理学的人际关系"我很好,你很好"的方式感到很自在。他的最终目的是创造赢家,在人际关系的定义中赢家是真正的自我。也就是说,赢家是他们自己,赢家不把他们的精力放在成就上,或维护表面成功或操纵他人。赢家就是展露自己,而不是为讨好或触怒他人而表现。

    这就是创造赢家时需注重的品格。这样,才是真正的赢家。

    卡耐基致富的观点取向和本杰明.富兰克林的取向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富兰克林对卡耐基而言是个重要的参考形象。

    卡耐基本人财富不断增加,但他却没有沉溺于财富之中,他十分的节俭。

    但他和富兰克林相似,愿意将金钱上的回馈推荐给他人并成为他人的目标。他因此开设了卡耐基课程,让学员们通过训练及锻炼而成为真正的赢家。

    致富的关键字眼便是"只要你愿意"五个字,只要自己愿意便可去致富,这是最重要的。  卡耐基在他的公众演说教科书中,印上了罗素.康威尔《钻石田亩》一书的启发性观点,启发他们知道钻石就在他们自身――他们的个人品格及技能。

    1937年,戴尔.卡耐基继续受到批评家们抨击。

    当一个人成为公众注目的名人时,紧随于他不仅是鲜花和掌声,也有挥之不去的抨击和诽谤。卡耐基亦如此,但他对此显得十分超然洒脱。他有自己的整套看法。

    "1929年,发生了一桩事件,轰动了全美教育界。"卡耐基讲评了故事,"各地学者纷纷拥向芝加哥,介入这一事件。一位名叫罗伯特.赫金斯的青年,在半工半读的情况下,于几年前完成了耶鲁大学的学业。他做过服务生、伐木工人、家庭老师、推销员等。然而,八年之后,他年仅三十岁,竟被任命为美国第四富裕的高等学府芝加哥大学的校长。资深的学界精英们纷纷大摇其头,抨击的炮口一平地瞄准了这位年轻的大学校长:'太年轻,太缺经验,教育观念有失偏差……'新闻界也和学术界保持了同一步调。在罗伯特.赫金斯校长举行就职典礼那天,他的一个朋友对他的父亲说道:'今天早上,我在报纸上读到攻击令郎的社论。我感到非常愤慨。'"老赫金斯不以为然,平静地说:'是的,他们的批评很刻薄。不过,任何人都不会去踢一只死狗的。'”

    戴尔.卡耐基,作为著名的成人教育专家、人际关系学研究者,讲到这里并未停顿下来,他继续说:

    "的确,越重要越勇猛越优秀的狗,去踢它逗弄它,才越有更大的满足感。英国皇太子――即后来的爱德华,现在的温莎公爵――在少年时代也有过类似的经历。他年方十四岁在德凡夏的达牧玛斯学院――相当美国的阿那伯利斯海军军官学校――就读。

    "有一天,一个军官发现他正哭泣,便走上去询问原因。起初,他不愿回答。经再三追

    问,他才回答说一群军官学校的学生拿脚踢他。军官马上向校长报告。

    "校长闻讯后,召集学生们训话。他表示,皇太子并没有怨言,但是,校方必须了解为什么只有他会遭到这种待遇。这些军官学校学生开始不敢据实交待,支支吾吾了半天。最后,经过一番动摇,他们坦白地讲出了真正的动机:'有朝一日,当我们当上舰长或海军司令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自豪地向世人宣称:“我曾经踢过国王一脚。"'”

    戴尔.卡耐基评论道:

    "所以,当你被批评时,完全可以认为,那是批评者企图借此体会某种成就感,这也就意味着你在从事着某一项值得世人瞩目的事业。世界上有许多这样的人,他们可以通过抨击成功人物或比自己受过更高教育的人,来获得某种野蛮的满足感。”

    卡耐基回忆到,因为他曾在电台上对英国宗教家、救世军的创立者布斯先生大加赞扬,所以收到了一位女士指责布斯将军的来信。她在信中指证布斯在募集的贫穷救济捐款中窃取了八百万美元。当然,这种指控是毫无根据的。她这样做并非为追求真实,而是想整垮一个居于高位的人,从而借以获得某种快感。

    卡耐基的处理方式是,"这封充满恶意的信,我把它放进了字纸篓。感谢上帝,幸好这位女士不是我的妻子。这封信丝毫无损于布斯将军的人格。这封信的唯一效果,就是暴露了写信者的缺点。叔本华曾经说过:'卑贱的人对伟大的人的缺点或愚行最感兴趣。'这位哲学家的观察是正确的。”

    卡耐基撰文说:

    "大概没有人会认为耶鲁大学校长是卑俗的人。然而,却有一位早期的耶鲁校长,对辱骂政界的风云人物似乎有莫大的乐趣。这位名牌大学的校长警告选民:'这个男人如果当选为总统,我们的妻子和女儿将沦为公平制度的牺牲者,受到莫大的屈辱而堕落,同优雅的人格永远分道扬镳,从而遭到上帝和大众的厌弃。'

    "这难道不是对希特勒的弹劾宣告吗?”

    "事实并非如此。这位校长所说的'这个男人'不是法西斯疯子希特勒。他的抨击对象是汤姆斯.杰斐逊。他是民主主义的导师、美国独立宣言的起草者。

    "某报刊登了一幅这样的漫画:这个'男人'站在断头台前,旁边放着砍头用的大刀;'他'被拉到大街上游行,公众们指着他高声痛骂。在美国历史人物中,有谁做过这样的事呢?

    "这个'他'究竟是谁?'他'干了什么磐竹难书的罪恶行径,竟至于遭到如此猛烈的口诛笔伐?

    "这个'他',就是美国独立战争的领导人、'天国领袖'乔治.华盛顿。”

    卡耐基说:“这些都是古老的故事了,如今的人性或许有所改善吧!我们不妨以海军军人、探险家伯利的故事为例证来说明问题吧。伯利是一位当之无愧的探险家,他1909年4月6日乘雪橇到达北极。这次探险取得的圆满成功,使他占尽风流,名噪全球。这次纪录是几个世纪以来许许多多勇敢者不惜冒着生命危险、饱尝艰难险阻之苦也没能达到的。伯利本身也付出了沉重的冻创,他不得不切除了八个脚趾头;接二连三而来的苦难,使得他几乎要发疯了。

    "尽管这样,他的上司却因为他独霸了名声而对他表示出极大的怨愤。因此,当伯利再度提出北极探险计划时,他们立即予以强烈反对,抨击他是借'科学探险'之名,行募集资金'到北极去逍遥快活'之实。他们狼狈为奸,相互勾结,竭力阻挠北极探险计划。后在麦金雷总统的干预下,伯利才得以继续进行他的北极探险计划。”

    "让我们来假设一下,如果伯利一直都呆在华盛顿的海军总部大楼里进行他的日常事务,那么,他还会遭到那种抨击呢?"卡耐基评论道,"我相信,是不会的。这是因为,他在海军总部的重要性、知名度、影响力,都还不至于招引某些人的嫉妒。”

    "格兰特将军的遭遇,比之伯利来更加惨痛。"卡耐基继续举例。

    "南北战争期间,格兰特将军于1862年在北方旗开得胜,传出令军心民心都大为振奋的胜利喜讯。这一胜利是经过艰苦的奋战赢来的。这个胜利使得格兰特将军在一夜之间被全国民众奉为神圣的偶像。这是获得极大反响的胜利,是震撼世界的胜利,这是使得从大西洋沿岸至密西西比河的广大区域的教会鸣钟传递喜讯并鸣炮庆祝的胜利。

    "然而谁也不曾料想到,还不到六个星期,这位大获全胜的北军英雄却遭到逮捕,并被削去军职。这位将军为这样的屈辱和绝望而哭泣。

    "那么,为什么格兰特将军在达到胜利的项峰时却被捕了呢?这是由于格兰特将军显赫的名声和崇高的威望,使得他的上司们感到了巨大的震惊和嫉恨。”

    所以,卡耐基得出一个结论:

    "当你被不公正的批评所困扰的时候,你遵循的第一项原则应该是:

    "不正当的抨击,往往经过伪装的赞美;一只死狗,根本就没有谁愿意花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