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上万本全本小说供您下载阅读。
最新网址:www.shukuge.com

三、二、六军团

作者:张和恩
更新时间:2018-11-13 04:36:28
一)、长征序幕

    万里长征拉序幕,命令六军先探路,

    肖克吃尽千般苦,贺龙指挥上征途。

    (二)、贺龙将军

    贺龙将军豪气爽,率众起义洪湖旁,

    打到恶霸斗地主,立场坚定忠于党。

    开辟湘鄂根据地,转战云贵又北上,

    会师萧克六军团,长征路上保中央。

    第二军团由原在洪湖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红军于组成。1930年7月,红二方面军部分领导人湘鄂西地区的红军第4军和第6军在公安会师。中旬,两军领导在江陵县的普济观举行联席会议,根据党中央指示,组成红军第2军团,贺龙任总指挥,周逸群任政治委员,并组成**第2军团前敌委员会,周逸群任书记。原第4军改为第2军,贺龙兼任军长。第6军由邝继勋任军长,段德昌任政治委员。全军团共一万余人。9月,党中央派邓中夏任红2军团政治委员、前委书记和**湘鄂西特委书记。

    1934年5月当中央红军准备转移的时候,贺龙率领的红三军经过艰苦转战,在一个更偏僻的地区——四川与贵州交界处,苗族和土家族聚集地,开辟一个狭窄的立足点,指挥部设在四川境内酉阳县南腰界的一个小村子里。

    贺龙在国民党的报纸上看到了一条消息:“江西肖克匪部第六军团窜入黔东,企图与贺龙匪部会合。”此时由肖克、王震领导的红六军团已经从甘溪的围困中冲出来,官兵正分成数股顽强地向红三军所在的方向靠近。贺龙立即命令七师和九师分两路前出贵州方向接应红六军团。

    湘赣革命根据地红军反“围剿”作战的处境,也十分困难。中国************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为了给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探索战略转移的道路,命令红军第6军团撤离湘赣苏区,到湖南中部发展游击战争,并同红军第3军取得联系。

    第六军团由原在湘赣革命根据地的红军组成。1933年,湘赣边根据地红军和湘鄂赣边根据地红军一部,根据中革军委指示,于6月中旬在湘赣边根据地组成红军第6军团,辖红17师(由湘赣边红8军改编)和红18师(当时只有湘鄂赣边红18军改编的一个团)。当时,军团未成立领导机关,由红17师首长统一指挥。

    1934年8月,任弼时、萧克同志奉命率领红六军团离开湘赣苏区突围西征。

    红六军团团长萧克,二十六岁;军团政委王震,二十六岁;参谋长李达二十九岁;军团政治部主任张子意三十岁;中央派六军团的党代表任弼时三十岁。全团7000多人。部队辖两个师:十七师师长肖克兼;十八师师长龙云,三十岁。1934年8月7日,红6军团突围西移,经两个多月转战,于10月下旬到达黔东印江县木黄。第六军团以巨大的代价揭开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序幕。

    萧克等人接到命令只是,到湖南去,找贺龙。按照中央的要求,他们把苏区大搬家,把省保卫局的犯人、医院、兵工厂、石印机,甚至连个老虎钳子都带上了。这种搬家式的行动,严重影响了部队的机动能力,结果是一路走一路丢。

    湖南军阀没有想到红六军团会突然突围,显得比较慌乱。六军团时而西,时而东,时而北,时而南,使敌人难以捉摸。不久就跳出了湖南军阀何键的包围圈,进入贵州境内。贵州山高,谷深,道路窄小,最大的问题是部队对地形不熟悉,没有地图,全靠找向导问路。当地的向导对五里以外的事情就不知道了,六军团只能在贵州大山中艰难转战。直到攻入地主武装盘踞的老黄平县城旧州,才有了转机。

    在旧州,他们遇到了外国传教士薄复礼和海曼。查明身份后萧克释放了两人的家属,但没有释放这两名传教士。这是因为,西征以来,部队连续行军50多天,伤、病兵日益增多而又无药医治。萧克他们认为,传教士肯定有办法弄到药品和经费,于是提出,释放他们的条件是给红军提供一定数量的药品和经费。

    一个意外的收获是,在教堂,找到一张一平方米大的贵州地图。萧克马上把墙上的地图取下来,一看全是外国文字,就找来稍懂英语的张子意和袁任远,两人看后说外国文字不是英文。萧克听说那个叫薄复礼的传教士会汉语,就让他把地图上的地名翻译成中文。薄复礼说是法文,在一盏煤油灯和一盏马灯的照明下,薄复礼说,萧克记,一直干了大半夜才完成了翻工作。直到这个时候,萧克才知道,他要去与贺龙会合的地点在什么位置,这张地图对六军团后来的行动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薄复礼则一直随着萧克行军,与萧克谈信仰,一起搞娱乐活动,长征途中还利用难得的休息日子聚餐。1936年4月,红二、六军团进至昆明时,萧克把扣留了18个月的薄复礼释放。

    离开老黄平后,萧克带领部队向东前进,敌人以近24个团的兵力包围上来,在甘溪一带与敌人遭遇,结果整个军团被截为四段,减员严重。52团是全军后卫,遭敌包围,全团苦战数日损失惨重,18师师长龙云惨遭杀害。部队常在悬崖峭壁的小路上攀行,有些部队一天一顿稀饭。中央代表任弼时患疟疾,还手拄木棍指挥行动。

    萧克意识到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任弼时看出了萧克的紧张,问他:“怎么样?”萧克用力地说:“坚决向东去,脱离这个地区。”在敌石阡至镇远封锁线上,部队找到当地老猎户引导,深夜进到一条人迹罕见的谷涧水沟,从沟底鱼贯向东。这时南北两面湘系和桂系军阀发现了红军主力的行动,南北夹击,幸好掩护部队借地形进行有效阻击。第二天天亮,掩护部队改为后卫,随大部队走出了深谷,站在谷口亲自指挥的萧克看到了突围出来的部队,终于松了一口气。

    1934年10月24日,红六军团跳出三省军阀的包围,历经80余天,转战5000多华里,抵达贵州印江县木黄,与红二军团会师。从出发时的9000余人锐减到不足4000人。六军团的行动探明了沿途敌人兵力的虚实,查明了道路、民情,实际上起到了为中央红军长征进行侦察、探路的先遣队作用。

    终于在贵州、湖南、四川三省的交界处的荒僻群山之中与红3军(后恢复红军第2军团番号)会师了。

    中央要求两个军团各自接受中央和军委的指示,并单独的活动。六军团集中起3000人,第二军团5000余人,两个军团共8000人。拥护贺龙和任弼时统一指挥。接着,两军向湘西发起攻势作战,创建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亦称湘鄂川黔苏区)。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