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上万本全本小说供您下载阅读。
最新网址:www.shukuge.com

分节阅读 38

作者:月落无痕001
更新时间:2017-09-06 12:04:07
将副总兵杜应魁一刀卡擦了,当时军队就要兵变,幸亏督师孙承宗正好在巡视营地,给遇到了,于是喝止住士兵,后来查实杜应魁却说贪污了粮食,孙承宗觉得这个五品芝麻官很勇敢,于是没有处罚他,并且还升了他职位,于是袁崇焕从此开始发迹。

    后来努尔哈赤来打宁远的时候,袁书生把宁远的大门都用石头砌死了,金兵没有攻进来,侥幸获得了一场胜利,于是报道皇帝那里,得了个大功。

    再后来崇祯朝的时候,袁书生越干越大,最后凭着他会吹牛的本事,官越做越大,牛皮也吹得邦邦响。

    第四卷 辽东战事 第十七章 袁氏起因

    更新时间:2008-9-30 1:08:40 本章字数:2659

    崇祯皇帝问他平辽策的时候,袁书生信口开河,说要五年平辽,小皇帝高兴得不得了,马上就启用袁崇焕为都察院右都御史、兵部添注右侍郎事兼兵部尚书兼又副都御史,总督蓟、辽、登、莱、天津等处的军务,并且还让他驻守山海关,可惜袁书生还嫌官不够大,权利不够多,于是又对小皇帝说:“东事本不易,陛下既然用臣,臣不敢辞,但五年内,户部转军饷、工部器械、吏部用人、兵部调将,事事相应,方才有效。”

    小皇帝被袁书生哄得团团转,几乎是要什么给什么。袁崇焕说辽东没钱,于是小皇帝砸锅卖铁的往辽东送钱;袁崇焕说辽东缺衣甲,于是小皇帝出了龙袍其他的衣服都往辽东送;袁崇焕又说怕朝廷里有小人在背后说他坏话,于是小皇帝保证出了袁督师的话其他的都不信,袁书生这次满意下来,屁颠颠的去督蓟了。

    可是到了山海关,袁书生一看手下的虾兵蟹将,心都凉了半截,这才想起来自己好像在小皇帝面前说什么要五年复辽来着,袁崇焕想了半天,于是决定和后金议和。

    后金也很配合,只是说没粮食了,于是袁书生把小皇帝砸锅卖铁给他的粮食往后金卖,后金又说新汗上任,袁书生屁颠颠的跑到辽阳去吊丧,结果小皇帝的盟友蒙古和朝鲜一看,心都凉了,前线帮他在打仗,督师倒跑去吊丧,后来后金又说毛文龙总是在背后捣乱,很讨厌,于是袁书生二话不说,这还了得,妨碍满汉团结,杀。

    于是跑到东江,将毛文龙一刀砍了,这毛文龙可是朝廷的一品大将,太子太保,左都督领将军印,手上还有尚方宝剑,可是袁书生说砍就砍,毫不含糊,毛文龙的部下问督师你为什么要杀我们的大帅,袁书生义正言辞的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把皮球踢给了小皇帝,小皇帝吃了个哑巴亏,只好硬接了下来,于是毛文龙的部下就叛乱逃得满清那一边去了。

    解决了毛文龙,袁书生又开像始和皇太极谈判,皇太极这次说哎呀,辛苦督师了,帮我们杀了毛文龙,好,马上谈判,马上讲和,只是我们想到京城去游览观光一番再送投降书,督师看怎么样。

    袁书生说好。

    于是皇太极就浩浩荡荡的带着几万大军入关了。小皇帝目瞪口呆,袁督师不是说五年复辽吗,怎么都把敌人复到家门口了,于是立刻诏令天下勤王,于是全国军队翻山越岭,辛辛苦苦的聚集到北京,终于把皇太极这一伙强盗给赶走了,袁书生也派了九千虾兵蟹将来看热闹,可惜他手下的军队和金军又是打招呼又是握手,朝廷的军队看不下去,正好袁书生的军队不小心把大同总兵满桂给当成鞑子给射了,满桂命大,带着五支羽箭跑到小皇帝那里说袁书生要杀自己,小皇帝一听这还了得,上次杀了带尚方宝剑的毛帅,这次又要来杀军功赫赫的满帅,这袁书生,正不得了,朕要亲自问问他,于是招袁书生进城于满总兵对质,袁书生很不厚道,牛皮还没开始吹,忽然京城的侍卫来报:“皇上,袁督师的关宁军,反了!”

    小皇帝吓傻了,不知道如何是好,满桂不答应,要把袁书生抓起来问罪,内阁也说要抓袁书生,兵部也说要抓,小皇帝只好将他抓起来。

    袁书生的余党不甘心,袁书生的心腹余大成和程本直连夜凑在一起为主子想办法,第二天余大成上书说袁帅身先士卒,横刀跃马(书生变武将了),冲杀在前,左右驰突,卑鄙无耻的敌人向督师射来了无数支箭,督师中箭很多,“两肋如猬,耐有重甲不透”,督师铠甲的质量非常好,敌人的狼牙箭哪怕把袁书生射成了刺猬,袁书生也是毫发无伤(敌人既然能把袁书生射城刺猬,那袁书生的马怎么也跟着活蹦乱跳,难道敌人只知道把人射成刺猬,而不知道射马),后来,有个敌人拿刀砍向督师,结果被督师的侍卫给接了下来,于是督师获得了战斗的胜利,成功的保卫了京师,大家鼓掌欢迎!

    小皇帝看了奏章,将信将疑,可惜满总兵的铠甲质量没有袁督师铠甲质量好,最后伤重而死,这下小皇帝可怒了,不再包庇袁书生,直接把他交给了内阁和兵部处理,内阁和兵部可没有小皇帝这么客气,更不会包庇袁书生,于是,经过审查,详细的查实了袁书生的罪证。

    第一条, 托付不效。袁书生自己说要五年平辽,结果前脚去辽东,后脚敌人就破关而入,这不是托付不效是干什么?

    第二条, 专恃欺隐。袁书生依靠小皇帝对他的信任而存心欺瞒和欺骗,要了粮食军饷无数,结果一事无成。

    第三条, 市米资盗。把小皇帝给他的粮食转手去卖给敌国,结果让后金皇太极有足够的粮食过冬,该斩!

    第四条, 谋款诱敌。袁书生用议和来引诱后金攻打北京,并且让皇太极破关而入,一路打到了天子脚下,简直就是皇太极的帮凶,该杀!

    第五条, 斩帅践约。袁崇焕与后金约定诛杀东江总兵、左都督领将军印、御赐尚方宝剑的毛文龙,致使后金南下没有了后顾之忧,辽东战事更加糜烂,该杀!

    第六条, 纵敌长驱。袁崇焕纵然后金铁骑长驱直入,不加阻拦,结果致使敌人一直打到天子脚下,该死!

    第七条, 顿兵不战。袁崇焕虽然率领辽军驰援京师,但是保留实力,不与后金军队作战,致使其他勤王之师损失惨重,还让后金军队从容而退,该杀!

    第八条, 遣散援兵。袁崇焕遣散前来增援京师的明军,并且污蔑其他的勤王之师都是土匪流氓,死罪!

    第九条, 携僧入城。袁崇焕兵临城下,却带着喇嘛和尚,并且要求进入紫禁城内,还妄想和后金兵求和休战,死罪!

    最后袁崇焕自己也无话可说,小皇帝一看这个家伙居然做了这么多坏事,于是也脱手不管,但是小皇帝对这个说大话的家伙还有点怜悯,内阁说袁崇焕罪大恶极,形同谋反,要株连九族,小皇帝说算了,一人做事一人当,结果就放了他的儿子,可惜最后投了满清,当了汉奸,后代居然一直做到了黑龙江将军!

    (注:关于袁崇焕这个人,历史上众说纷纭。一种说法说他是大大的奸佞,勾结后金,纵敌入关,劫掠京畿,罪大恶极;另外一种则恰恰相反,说袁崇焕是民族英雄,理由是《清高宗实录》中的有关记载,“袁崇焕督师蓟州,虽与我朝为难,但尚能忠于所事。彼时主昏政暗,不能罄其忱悃,以致身罹重辟,深可悯恻”。但就我个人认为弘历的说法不可信,毕竟是敌朝平反,况且袁的后代居然做到了清朝的黑龙江大将军,更加可疑,就我个人,还是认可前一种看法。)

    第四卷 辽东战事 第十八章 谁去当经略?

    更新时间:2008-9-30 1:08:40 本章字数:2483

    张善羽和陈继盛的军队围攻赫图阿拉的时候,袁崇焕被天启皇帝任命为兵部职方司主事,赴任山海关,熊廷弼此时已经从山海关回来了,看到袁崇焕,问道:“操何策而往?”

    袁书生说:“与我兵马钱粮,我一人足矣!”

    熊廷弼听了很高兴,因为他很久没发现这么勇敢(好惊人之语)的人了,熊经略本来是想亲自去推荐他的,后来一看不行,自己是待罪之身(广宁大败,天启还没找他算账),于是找到一个姓侯的御史,让他推荐袁书生。

    侯御史是熊的好朋友,一听说有这事,好办,好办,于是第二天就把袁书生的事情跟天启皇帝说了。天启皇帝也很惊讶:“辽事不是无人吗,那好,先给他一个按察司当当,让阁老带带他,历练历练。”

    于是主事成了按察司,袁书生很高兴,于是正式出境赴辽东。

    袁书生能考上进士,肚子里运自然也有点墨水,今天这么好心情,怎么能不写诗呢,于是袁书生大笑道:“来人,给本按察司拿墨水和纸笔来,本按察司要赋诗!”

    仆人用看白痴的眼光看着袁书生,但还是把笔墨纸砚拿来了。

    于是袁书生诗兴大发,挥笔写道:

    五载离家别路悠

    送君寒浸宝刀头

    预知肺腑同生死

    何用安危问去留

    杖策只因图雪耻

    横戈原本为封侯

    故园亲人如想问

    愧我边尘尚未收

    好了,八言律诗写完了,袁书生仔细一看,嗯,这个“横戈原本为封侯”好像太露了点,怎么办呢,得改一改,那就改成“横戈原不为封侯”吧,于是袁书生大笔一挥,把个“本”字硬是改成了“不”,好了,大功告成,袁书生在诗尾留下自己的名字,将这首诗送给了辽东经略熊廷弼,后来被熊保存了下来,于是今天我们就看到了这首似是而非的诗歌。

    好了,诗也写了,人也送了,该上路了,于是袁书生骑着高头大马,来到了天下第一关――山海关!

    这时候辽东经略熊廷弼已经被天启皇帝革职查办,赋闲在家呢,但熊廷弼不当辽东经略,谁可以当辽东经略呢,天启皇帝为辽事可是伤心得连木匠活都没兴趣做了,对了,祖父万历皇帝死的时候,不是说我大明的武将还有一个叫张善羽的吗,此人据说是天上的武曲星下凡,辽事非他莫属(天启皇帝不仅仅喜爱做木匠活,信任太监魏忠贤,还很敬畏神佛,真是一位难得的好皇帝),于是天启皇帝叫来魏公公,说要让张善羽督师辽事。

    魏公公刚收了张善羽连夜从东江送来的五千两白银,唯一的要求就是不想当辽东经略,魏忠贤收了银子,当然要替买主说话,可是这个理由又不能有损张都督的形象,这该怎么说呢?

    正当魏公公记得抓耳挠腮之季,天启皇帝也等得不耐烦了:“魏公公,我看这个张善羽总督辽事肯定无碍,忠贤,你看是不是呀?”

    魏公公一心想注意去了,下意识的道:“是,啊,不是,啊,是也不是,不是也是……”

    天启皇帝给搞糊涂了:“到底是不是呀?”

    魏公公冷汗直冒,终于想出了一个两全齐美的法子:“圣上呀,这张都督正在前线和鞑子打仗呢!就是想回来,那也脱不了身呀!何况,张都督的根基在东江啊,辽西将门向来不服外人,张都督督师辽事,怕是有心无力呀!”

    天启皇帝一听:“嗯,忠贤你说得有道理……”天启皇帝直点头,“那,辽东经略,到底让谁来做呢?”

    魏忠贤心想:上次去了个王化贞,结果搞得辽西乌烟瘴气,这次我可不说话,让内阁去选,反正内阁也是我的人,但出了事情皇帝绝对不会找我,有他们扛着呢,反正只要鞑子不打倒北京来咱家就垮不了。

    于是魏忠贤道:“圣上呀,这事情老奴说了可不算,得问内阁。”

    于是天启皇帝去问内阁。

    内阁的几个官员,你推我,我推你,谁也不敢去清理辽东那个烂摊子,努尔哈赤虽然去打张善羽去了,但广宁也被他儿子皇太极一把火烧成了白地,去了守哪里?难道在山海关,那也太不像话了吧!

    最后推来退去,兵部尚书张鹤鸣来的时候贪杯多喝了几杯酒,咦,好像自己是兵部尚书呢,那我去吧,于是张大人头脑一热:“都别吵了,看看你们,搞得像个菜市场是的,一个个哪像我大明的政府官员,不就是去辽东吗,搞得和个奔丧是的,我是兵部尚书,我去。”

    众人才送了一口气,总算有人肯去了,于是一哄而散。

    第二天,天启皇帝任命张鹤鸣为辽东经略,张大人昨天晚上去内阁议事的时候多喝了几杯酒,头有点晕乎乎的,早上一起来,任命他为辽东经略的文书就来了,张尚书下了一跳,去辽东呢,这不是头往南墙上撞吗,不去,不去,打死我也不去。

    天启皇帝一听大怒,一气之下将张尚书踢回了老家,让他种田去了,张尚书二话不说,连忙将兵部尚书的官袍脱了,带着几个仆人,逃也似的出了京城,刚一出京城的大门,张鹤鸣就感叹道:“北京城外的空气,真新鲜呀!与其去辽东等死,还不如回家种田呢!”于是张鹤鸣高高兴兴,载歌载舞的回家养老去了。

    天启皇帝一脚把张鹤鸣踢回了老家,这才想起来,好像辽东经略,还没有人来做呢,不管了,明天一定要选出来,不然的话,朕就留你们在皇宫内扫地,一辈子也别想出京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