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上万本全本小说供您下载阅读。
最新网址:www.shukuge.com

分节阅读 807

作者:张云
更新时间:2016-12-16 21:07:36
摄影师。而且是格里菲斯当年的御用摄影师,当时在摄影机的地位,相当于现在地胖子。

    他和格里菲斯合作了几十年,是电影史上第一队完美的导演-摄影组合,格里菲斯刚开始拍摄电影的时候,对电影的布景、摄影一窍不通。都是比利.比泽手把手教的。

    也正是在和比利.比泽的合作过程中。格里菲斯发明了平行剪辑地手法,正是这种手法,使得真正地电影美学得以确立。

    除此之外。格里菲斯和比利.比泽还在一起仔细研究,发明了特写镜头,此后经典电影叙述的全景――中景――近景――特写模式也被他们找到。可以说。运用不同的景别和机位,是他们两个人对电影史地巨大贡献,从此之后,电影人才知道,原来摄影机是可以移动的。

    此外。比利.比泽是景深镜头的使用和推广者。这个摄影师在捕捉画面上,有这惊人地天赋。

    格里菲斯地成名之作《一个国家的诞生》之所以那么成功。比利.比泽立下了汗马功劳。

    如果说格里菲斯是好莱坞以及整个世界电影第一位真正的电影大师的话。那么比利.比泽则是第一位摄影大师,他在摄影上取得的成就。光辉瞩目。

    这样地一个摄影大师,在格里菲斯《党同伐异》事败之后,也被好莱坞人抛弃了。

    格里菲斯加入梦工厂之后,也曾经专门地邀请他加入。但是都被比利.比泽拒绝了。

    这个老头似乎对好莱坞失去了兴趣,他地身份是一个专门捧着相机拍摄照片的摄影师,而不是当初地那个文明好莱坞地电影摄影师了。

    这一次。格里菲斯重装上阵,《海上钢琴师》对于他来说意义重大,而又恰恰被任命认为是老导演中兴的时刻,所以对于这部电影,格里菲斯要求十分地严格。

    我从新月和环球帮他选来的那些摄影师,他都不满意,甚至我让胖子跟他拍摄,他直摇头。

    他告诉我胖子是我的御用摄影师,不是他的,他地御用摄影师,只有一个人,那就是比利.比泽。

    在他的陪同之下,我亲自去请比利.比泽。

    当我们开着车在洛杉矶一个小的可怜地照相馆找到比利.比泽的时候,我根本不相信眼前的那个干瘪老头,就是好莱坞历史上最著名的摄影师。

    他和普通的老头没有任何的区别,但是当他端起相机对准我的时候,我就立刻从他端相机的姿势中看到了摄影大师的风采。

    对于我的请求,比利.比泽开始并不同意。他说他更愿意享受现在的生活。

    可当我把格里菲斯这部电影的意义给他讲清楚之后,告诉他《海上钢琴师》和都纳尔的《金刚》两部电影标志着老导演的中兴的时候,比利.比泽就有点兴奋了。

    加上我和格里菲斯又把目前梦工厂的局势给他说了一遍,把洛克菲勒财团的举动和野心从头到尾说明,这个老头当即拍着桌子告诉格里菲斯他要重出江湖,让那些年轻导演们认识到什么才是真正的摄影。

    对于比利.比泽的加盟,梦工厂的所有人都是极为兴奋的,特别是摄影们,要知道,胖子的偶像就是这个老头。

    但是兴奋之余,有人也担心比利.比泽这么多年没有拍摄电影了,会不会落伍。

    连我都有这样的想法。

    比利.比泽好像是看懂了我们的心思,当即拿起了摄影机开始演练了机场戏,结果当他抱起摄影机的那一刻起,围观的所有人都齐齐鼓掌。

    这么多年没有摸摄影机的他,行动起来,依然是那么行云流水,拍出来的镜头,不管是在构图上,还是在画面的层次上,都是那么的让人赏心悦目。

    比利.比泽则告诉我们,虽然这些年他没有拍过任何一部电影,但是并不代表他离开了自己的老本行。他平均每天都要拍几十张照片,在拍摄照片的练习中,他摸索到的东西,恐怕是好莱坞绝大多数摄影师根本就没有想过的东西。

    而胖子更是扯着我,要我把比利.比泽签下来,这样他就可以向偶像请教了。

    我把这个意思通过格里菲斯传达给了比利.比泽,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时候。比利.比泽二话没说就答应了。

    他告诉我,像他这样的个性,这样的艺术习惯,也只有梦工厂能够接受。

    比利.比泽地

    让《海上钢琴师》不折不扣地成为了1910代的那批归之作。对此,洛杉矾各大媒体展开了铺天盖地的报道,使得这部电影才刚刚开拍,就成为最令人期待的电影。

    梦工厂地各项工作在红红火候有条不紊地进行,而雷电华电影公司也在一周之内发生了巨变。

    卓别林的不知所踪。希区柯克的住院休养,维克多.弗莱明的出走,使得诺大的一个雷电华,一时之间没有人能够挑起拍片地大梁,这不仅成为了好莱坞的笑谈。

    想一想也是。雷电华怎么着也是好莱坞电影公司中第一档次的大佬,竟然到了没有人可以出来拍片的地步。实在是糗得可以。

    在德拉利.奥尼尔自杀之后。老约翰.洛克菲勒大发雷霆,对洛克菲勒财团的表现大为不满,不禁大骂了小约翰.洛克菲勒一顿,更是把凯瑞洛克菲勒骂了个狗血淋头。

    在老约翰.洛克菲勒看来,所有事情归根到底问题就处在凯瑞.洛克菲勒地头上。

    如果凯瑞.洛克菲勒能够把雷电华经营得风声水起。能够成功拿下好莱坞,拿下梦工厂,就根本不会出现德拉利.奥尼尔自杀这种事情。

    有洛克菲勒财团强有力的支持。凯瑞.洛克菲勒掌控一个第一档次地电影公司,不但拿梦工厂这样地一个第二档次的电影公司没办法,反而一次次在竞争中败北,实在是大大地丢了洛克菲勒财团的面子。

    于是,老约翰.洛克菲勒十分强硬地要求凯瑞.洛克菲勒必须立刻改变雷电华目前的这种极为不利的局面,使得雷电华重构辉煌。

    凯瑞.洛克菲勒自然熟悉自己老爹地脾气,知道自己如果这次办事不力的话,等待他的会是个什么结果,所以从老约翰.洛克菲勒那里回来之后,雷电华电影公司马上又召开了第二次高峰会议。

    这次会议不久,雷电华电影公司就开始有了大动作。

    摆在凯瑞.洛克菲勒面前地最重要的事情,也是最紧迫的事情,就是人才的问题了。

    要想扭转雷电华现在的不利局势,就必须用电影来说话,因为雷电华不是汽车公司,也不是石油公司,而是电影公司。

    可如果想拍摄电椅电影,在公司目前出现电影人才真空的情况下,不引进一些可以挑起重担的人就想扭转公司的颓势,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所以,凯瑞.洛克菲勒要做的,是两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也是一件根本的事情,就是如何解决公司的内讧问题。

    可以说,雷电华之所以出现现在的这种局面,一方面是固然是因为希区柯克不是梦工厂的对手,可更重要的,也是最直接的,是希区柯克和卓别林两派的内斗。内讧,是雷电华变成现在这个模样的几本原因、

    因此,如何从根源上解决内讧,成为了凯瑞.洛克菲勒必须要解决的一件事情。

    这件事情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那么即便是你引进新的人才,进来之后,内讧依然存在,雷电华就依然不得安宁。

    关于如何解决,凯瑞.洛克菲勒肯定是向他的老爹老约翰.洛克菲勒以及他的哥哥小约翰.洛克菲勒请教了。

    在回来之后,他单独和希区柯克谈了一个下午,然后又和公司董事会里面的人开了个会,听说他还私底下联系到了卓别林。

    经过各方面的商议之后,雷电华向外界宣布,即日起,雷电华取消艺术总监这个职务,实行制片人中心制。

    制片人中心制,对于好莱坞来说,这无疑是个新名词。

    但是对于我来说,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震动。

    因为,在后世的电影研究者看来,制片人中心制,正是代表好莱坞黄金时代的导演负责制的掘墓者。

    所谓的制片人中心制,那就是电影的选题、推广、上映、宣传等等,全部由制片人说了算,连导演都是制片人意愿的实施者。

    这和现在的导演中心制形成了截然相反的对立。

    好莱坞的电影公司中,虽然是存在制片人地,但是如今每一部电影的拍摄,是导演说了算,导演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拍摄电影,制片人(大部分情况下都是电影公司的董事会)之负责掏钱、放映和宣传。在电影的拍摄上,完全放手给导演。

    可雷电华地这个制片人中心制制度,就有了质的不同。原本有这创作自由的导演,彻底变成了制片人的工具,他的创作自由已经被剥夺。必须按照制片人地意愿形势,这样以来,制片人进入了之前导演的权力范围,并且把导演地权力彻底架空。

    在这种情况之下,导演变得和公司里面地其他人没有什么两样。

    这样的一个制度。引来了好莱坞各大电影公司的热烈探讨。

    有的赞同,比如华纳兄弟电影公司、福克斯电影公司等这样的公司。也有地反对。比如马尔斯科洛夫的米高梅和阿道夫.楚克的派拉蒙。

    赞同地人认为这样的一种制度,可以给电影公司带来巨大的收益,保证电影的票房成功,而反对的人则认为,制片人中心制使得导演成为了傀儡。将大大削弱好莱坞电影的艺术性,带来的一个最直接的结果就是不久的将来,几乎是同一面孔的类型片将泛滥成灾。

    对于这个制度。我自然是极力反对。

    但是反对归反对,雷电华电影公司有实行的权力。而且从他们的角度来看,这个制度的实行,也的的确确是应付他们目前危机的唯一办法。

    制片人中心制的实行,对于希区柯克以及卓别林来说,可能是谁都不愿意接受的。

    这个制度,取消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艺术总监的绝对权力位置,连导演组都取消了,公司里面的导演,没有任何的特权,必须听从制片人的意见,听从董事会的统

    ,不仅失去了掌控公司的权力,连自己拍摄电椅的权了。

    但是希区柯克和卓别林即便是心里面有意见,也只能点头答应。

    毕竟他们两个人现在的情况都不是很好,一个不敢露头,一个躺在医院里面休养。

    雷电华的制片人中心制,几乎是以一种强制的态度在公司里面推行。

    特殊的形势之下,凯瑞.洛克菲勒变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专制独裁者。

    不过让我吃惊的,不是凯瑞.洛克菲勒的这番动作某种程度上开始让雷电华复兴,让这个已经灰头土脸的公司东山再起。我吃惊的,是制片人制度本身。

    要知道,历史上,真正埋在好莱坞电影黄金时代的,把好莱坞的优秀传统最后送进坟墓的,就是这个制片人制度。

    早先,在好莱坞刚刚建立的时候,一直到20年代,好莱摄是以导演为中心的,也就是说,在整个拍摄过程中,导演占据中心的位置。剧本怎么写,演员怎么选,如何拍摄,如何表达,这些都是导演的事情,当然在此之前导演需要把剧本将给制片人审批,但是在审批之后,制片人就不在干涉了。

    所以,导演中心制这种制度,极大程度上给了导演很大的自主权力,可以让导演自己自由地去表达自己的观点,自己对于世界对于电影的理解,如此一来,电影的艺术水平自然很高。

    可制片人制度却恰恰和导演中心制相反,这个制度使得制片人占据了中心的位置。而众所周知,好莱坞的那些制片人虽然对电影有所了解,但是是没有多少人有很高的造诣的,他们的心中,更多的是盯着钱。

    一旦他们掌握了大权,那么在拍摄中就必然凌驾于导演之上,对电影指手画脚,也就是说,他们追逐利润的天性,会让电影的每一个镜头都赤裸裸地充斥着铜臭味道,这对电影来说,绝对是个灾难。

    而历史上,制片人制度也的确引起了这样

    凯瑞.洛克菲勒的这个制度,虽然引起了不少公司的反对,但是也有一些公司比如福克斯、哥伦比亚表示认同,制片人制度如果在好莱坞扩展,那将会是异常风暴。

    在完成了制片人中心制的建立之后,在从根本上解决了雷电华电影公司内讧的根源之后,凯瑞.洛克菲勒紧接着要做的,就是挖人才了。

    现在是一年中最关键的时期,如果不在这个时期拍摄一些能够拿得出手的电影。

    那可就要在今年的第四届哈维奖地颁奖典礼上丢人了。

    以雷电华的实力和影响力,招人还是能够招到一些的。

    在制片人中心制颁布不久,雷电华就招进了一批新的导演。

    其中,有才华的,还真地有几个。

    雷电华招的这批新的导演。有美国电影界的,也有欧洲电影界的,基本上是以年轻导演为主。

    在这批导演中,雷电华最满意地有两个人。

    这两个人,也是让我感到十分意外和震惊的两个人。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