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上万本全本小说供您下载阅读。
最新网址:www.shukuge.com

理学团大事记

作者:引弓
更新时间:2018-11-13 04:15:50
1844年

    8月

    曾国藩建立井冈山理学根据地。在三湾进行改编,将他麾下的湘军陆师十六营8000余人改组为全国第一支理学指导下的先进戡乱武装——赣军,后改称理学一团。

    9月

    江忠源、江忠济率楚勇十二营5000余人上山,与赣军会师,改编为理学化的楚军,后改称理学三团。

    10月

    发匪与匪共合作,对井冈山根据地进行围剿,被曾国藩率部击退,斩发匪伪丞相曾水源。

    冬

    湖北绿营参将鲍超与湘军外江水师余部在鄂东会师,建立霆军【后改称理学四团】。

    在湘军水师理学门人的帮助下,霆军逐渐成为一支理学武装。

    1845年

    1月

    井冈山理学军分兵两路,理学一团出师赣南、闽西,攻克赣州,建立赣南闽西根据地。理学二团留守。

    同时期,理学四团建立起湘鄂赣根据地。

    3月

    理学大军发起“会攻南昌,饮马长江”的南昌战役,顺利击败发匪,攻占南昌。

    5月

    由于向荣、乌兰泰左倾盲动主义路线的统治,加上头脑发热,已发展为五十余营的理学大军提出“先破武昌,后克长沙,打回老家,各顾各妈”的错误口号和相应的两湖战役计划。

    我军在极其不利的情况下,出师武昌,转战两个多月,遭匪共绝对优势兵力打击,损失惨重,被迫撤回江西。在此激战中,荆州将军乌兰泰、曾帅的亲弟曾国华等同志不幸牺牲。塔齐布、罗泽南等重要领导同志负伤。

    8月

    理学大军重新确立了以曾国藩为核心的领导集体。此后,以江西根据地为中心,展开了四次反围剿。

    10月

    发匪乘我军远征武昌失败之机,调集主力十余万人发动西征,以冯云山、秦日纲为正副统帅,大举进攻,击破我江南大营,向荣不幸牺牲。匪共也以伪荆州卫指挥使【相当于参将】王东陆为总兵官,率部襄助。

    贼众初来气势如虹,我军诱敌深入,主动放弃南昌,将敌人分割为水陆两路。继而集中优势兵力,歼灭了脱离水师,深入赣南的发匪冯云山部。擒斩伪博爱王冯云山。曾帅作词一首“前头捉了冯云山”,传唱至今。

    1846年

    我军连续打破以发匪为主、匪共为辅的两次大规模围剿,并与漕运总督李鸿章部税警团合作,开始围攻江宁。

    武昌战役后被迫放弃湘鄂赣根据地的我理学四团在鲍超等人领导下,进入四川,建立起以通、南、巴为中心的川北根据地,与从川南入寇的匪共石达开部广威军对峙。

    1847年

    在大好形势下,肃顺左倾盲动主义却控制了朝廷。他们以神机军正蓝旗都统胜保为兵部尚书、江南剿总大臣,督师南昌,夺了曾帅的兵权,让他“实任湖广总督”。但实际湖广总督止管茶陵等湘赣边和湘鄂赣边数县,因此不过是被架空而已。他们又在理学大军中排斥异己,抓捕所谓“匪谍”、“甲乙团”等名目,杀害了一大批忠诚的理学门人。著名理学斗士白能等人在这次斗争中被靠边站。

    虽然如此,但在塔齐布、罗泽南等人领导下,理学大军仍然取得了福建等战役的胜利,打破敌人第四次围剿,进入浙江、福建等地。

    此时,我理学一团发展为二十四营12000余人,理学二团发展为十八营8000余人。理学四团发展为三十营15000余人。加上各地理学地方团练,理学大军已发展到近十万之众。

    8月

    广州楚逆见江宁发匪气息奄奄,大为惊恐,于该月调集匪共十余万,对我江西根据地发动猛烈进攻。我军猝不及防,又在胜保错误指挥下大打野战、会战,结果连战不利。虽然也打了一些胜仗,但到12月已被迫放弃江西根据地,进行长征。

    1848年

    1月

    理学大军以江忠源、白能、杨载福三将留守江西【分别留守湘赣、赣南、湘鄂赣三大根据地,以江忠源为主帅】,主力三十营15000人与地方理学团练10000、神机军3000、驻防八旗5000,总计33000人从江西出发,开始长征。大军先后突破匪共三道封锁线,攻入湖南。

    3月

    江西乡绅和湖南幸存乡绅惧怕匪共报复,纷纷举家入营导致理学大军兵力*至于十万,战斗人员反而日减,战斗力日益下降,组织涣散。

    同时,匪共采取“以静制动,重点防河”的战略,以各卫地方部队建立湘江防线,主力伺机而动,预备绞杀我军。

    由于胜保的错误指挥,十万理学大军在湘江溃散,损失惨重,营官张运兰、彭毓橘【曾帅表弟】、刘腾鸿等十多人牺牲,猛将郭松林率众殿后,重伤被俘。好在匪共广威军与主力不和,消极应付,理学大军才得以突破湘江封锁线。

    理学大军突围至贵州时,全军只剩下10000多人【其中2000人是胜保直属的正蓝旗神机军】,重武器几乎全部丢光。

    4月

    理学大军在贵州遵义召开军议。会议否决了胜保提出的向湘鄂西地区机动的错误方案,并谴责了他一年多来的错误路线,提出了入川与理学四团会师的正确方针。胜保固执己见,诸将于是联名上奏朝廷,要求将其罢免。

    胜保惧理学门人兵变,遂率神机军、驻防八旗3000余人出走,由湘鄂西经湖北郧阳、陕鄂豫至河南府,返回北方。胜保这一路虽然没有匪共追击,但由于一路经行深山老林,加上匪共卫所部队骚扰,最终胜保部基本溃散,只剩下几百人跟随他突围成功。

    经过分裂后,理学大军8000余人被重新编为十八个营【包括炮队一营】,分设前后锋、左右翼、中军,各设总统官一人、分统官二人。

    5月

    理学大军四度赤水,二占遵义,败匪共参将慕洛一、石祥祯所部。是役击毙匪共广威军悍将石祥祯,开创了全歼匪共一个营的先例,杀敌超过1000人,大大振奋了我军士气,并为我军跃进四川扫清了道路。

    6月

    云南昭通人李永和、蓝朝鼎等人的烟匪与贵州猫匪【苗人武装】、号匪【号军】及匪共广威军的呼应,声势渐大,攻入四川,竟至分兵六路,围攻成都。我理学四团应邀赴援,“反六路围攻”战役爆发。

    苦战近两个月,我军击毙匪渠帅李永和、蓝朝鼎,重创贼军。贼军改由蓝朝顺、谢华瑶等指挥,退往泸州、叙州等地,此后又推到雅安等川边各地。

    8月

    理学大军强渡金沙江,分渡大渡河,翻越夹金山,与从成都赶来接应的理学四团顺利会师。

    但会师后,鲍超见理学大军主力只剩下4000余众,人少枪差,而自己坐拥15000大军,遂生悖逆野心,试图吞并理学大军。然后仿效李鸿章税警团在两淮的所作所为,进而割据四川。

    曾帅、罗帅、塔帅(塔齐布)等领导理学门人与其进行了坚决斗争,在屡次斗争无果的情况下,曾帅、塔帅毅然率3000余人越过草地,北上陕西。罗帅则仍率千余人留鲍超处,尝试劝其迷途知返。

    9月

    沙俄总督穆拉维约夫不顾欧洲发生1848大革命的形势,倒行逆施,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满洲。郑亲王端华率镶蓝旗力战不敌,退保山海关。

    10月

    曾国藩、曾国荃、塔齐布、李续宾等率众进入陕南,与新任陕甘总督张芾及其麾下由湖南籍理学门人刘蓉帮助建立的陕西理学团练会师,斩杀从云南窜至此地煽动的回匪任武,击溃回匪军“十八大营”,斩首40000余级。

    至该年年底,我理学大军的兵力恢复到8000余人。

    11月

    九一八事变的消息传到西安,理学门人对肃顺的“不抵抗政策”纷纷表示极端不满,支持爱国领袖奕。

    同月,因曾帅、塔帅等被肃顺等奸贼把持的朝廷以“失陷湖广”等罪名“革职查办”,理学团练也被勒令解散。理学门人对此万分愤慨,纷纷上书朝廷要求辞官归隐。理学大军同时改组为“北上抗俄先遣队”。

    12月

    京师太学生发动一二九运动,反对肃顺卖国政权,遭到压制。

    理学门人纷纷表示声援。

    同月,理学四团及四川官军与尾随理学大军主力而来的匪共主力在四川腹地激战三个月后不敌,被迫撤出成都,向川西撤退。鲍超不得不承认自己的错误,将理学四团交给罗泽南、彭玉麟指挥。此后,理学四团越过草地,击退甘肃回匪马化龙等人的阻挠,进入陕西与理学大军主力会师。此时,理学四团及突围的其他四川官军,只剩下约8000人。会师后陕西理学大军总兵力约有16000人。

    1849年

    3月

    我军以李续宾为帅,率理学四团一部为基础组建的西路军十二营6000余人西征甘肃,企图打通与西域左宗棠的联系,取得驻阿富汗英夷的援助。然而,回匪受沙俄支持,作战凶悍,我军连战不利,于7月间全军覆灭,李续宾扮作乞丐逃回陕西。全军突围者不到1000人。

    4月

    理学大军主力8000人打出“清君侧”旗号,攻入山西,与神机军载桓、文祥部三个旗【镶黄、正红、正蓝旗】万余人激战1个多月,我军取得一定胜利。后因不愿两败俱伤而在朝臣调停下与神机军停战。在东征中,陕甘总督张芾不幸牺牲。

    6月

    曾国藩、罗泽南、塔齐布等人复官身,分任陕甘总督等实缺。

    同月,曾帅派九弟曾国荃等设法进入西域,向割据当地的左宗棠求援。宗棠不纳,后更将之暗害。

    8月

    理学门人提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口号,得到李鸿章、石达开、杨秀清、格拉斯顿等华夷有识之士的响应。但匪共和肃顺等人冥顽不灵,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主张,勾结回匪,对陕西理学根据地展开三面包围,又调石达开、端华、苗人凤部进攻陕西,先后攻陷潼关、汉中等地,进屯灞上。

    10月

    理学大军【此时已达15000余人】为维护团结,毅然放弃西安,北上延安。

    12月

    双十二事变爆发,楚逆、肃奸被扣,被迫答应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抗俄民族统一战线成型。

    1850年

    1月

    陕西理学大军改编为神机军第九旗,曾国藩兼都统。

    3月

    南方各省的理学团练改编为共和军新编第四师,骆秉章任总兵。

    1850年7月7日,七七事变发生。爱国军人郑亲王端华、山海关总兵宋庆等率大清官军奋起抗击俄军和俄国扶植的*伪幕府军的猖狂进攻,但由于肃奸等人的错误地寄希望于英美“调停”,我军损失惨重,最终被迫放弃京师。

    同月,发匪发生内讧,伪天王洪秀全指使伪自由王韦昌辉杀伪平等王杨秀清,后又杀韦昌辉,退出了抗俄民族统一战线,最终一步步沦为汉奸伪军。

    8月,理学大军第九旗一万五千余人除李元度等三千人留守延安外,其余皆出师东征,进入山西参加抗战。

    9月,肃顺挟持皇室南窜至洛阳。途中宣宗病逝,肃顺拥立奕宁为伪帝,年号“健道”,史称“健道帝”。

    亲王奕间道进入陕西,进驻西安。

    曾帅发表《论持久战》,重点驳斥了肃奸的亡国论和楚逆的速胜论,提出了持久抗战的正确主张。

    10月,文祥、胜保等组织山西战役,失败。理学大军挺进太行山,建立太行山根据地,之后又挺进直隶等地,建立冀中、晋察冀等革命根据地。

    发匪杨辅清在闽浙边,发匪韦俊在安徽池州,先后起义,加入我理学大军,先后被改编为新河蟹四师第五、第六营。

    11月,肃奸发起第一次反理学*,指使胜保等人在山西、山东、直隶等地发起摩擦。

    抗俄名将宋庆不愿附逆,率部数千人在冀鲁豫边起义,接受理学门人改造,称“抗俄决死队”,又称“理学新军”,后改名“理学毅军”。

    同月,神机军镶蓝旗一部在马千山、方从哲等奸匪领导下投奔匪共,加入到对我摩擦的行列中来,率先制造了深县惨案。之后匪共各部纷纷跟进,在南方对新河蟹四师发起了平江、竹沟等多起惨案。

    12月

    两淮李鸿章见全国反理学逆流正炽,也加入反理学挑衅,被我*师白能、韦俊、程学启等部连合在黄桥击溃。

    我军各部以白能为榜样,先后在各地发起有理有利有节的自卫还击,击退了肃奸、匪共及李鸿章等地方军阀对我理学门人的挑衅,捍卫了经世理学的尊严。

    1851年

    3月

    由于匪共水师消极作战,俄军舰队驶入东海洋面,税警团水师迎战失败,遁入长江。

    5月

    徐州会战爆发。抗俄名将端华、罗泽南、苗人凤、陆达等共同领导下的大清各势力联军50000人【神机军四个旗18000,理学大军第九旗南下支队、新河蟹四师江北支队等八个营4000人,匪共两个师12000,税警团六个营7000人,其他如周天爵麾下绿营、张总愚麾下受抚捻匪等武装10000余人】在徐州台儿庄一线大败由露西亚特级公爵缅希科夫、*伪幕府步兵奉行小栗忠顺、发匪天忠侯李秀成、捻匪头目苗霈霖等人指挥下的俄、日、发、捻联军80000余人【俄军13000人,日军6000人,发匪40000人,其余为捻匪】。

    徐州会战后,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10月

    楚逆挑起第二次反理学*,强令我第九旗、新河蟹四师开往黄河以北。我军为顾全大局,命令骆秉章等率皖南新河蟹师师部及直属队1200余人开往长江以北与白能所部会师。但途中在泾县遭匪共第三师总兵乐楚名部8000多人伏击,全军覆灭。

    新河蟹四师总兵骆秉章被俘后长期受到关押。副将江忠济被叛徒杀害,游击孙开华牺牲。大约150余人突围到江北白能处。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11月

    我理学大军在淮安府清江浦重建新河蟹四师师部,以白能为代理总兵官、罗泽南任漕运总督兼总训导,下辖七个团,程学启、韦俊、杨辅清等分任参将,继续活跃于大江南北,打击侵略者和发匪。

    理学团抗俄大事记(中)

    1852年

    3月

    俄、日侵略军进攻河南,肃顺组织开封会战,以失败告终。抗俄名将端华牺牲,俄将缅希科夫为其立碑,上书“契丹大将端华之墓”,以示崇敬。

    4月

    端华、僧格林沁相继牺牲后,肃顺抗战意志日趋动摇。他认为“神机军损失过半,缺不能补,已战无可战”,遂与文祥密谋与俄国媾和。

    他们派遣汉奸崇厚与俄军头目缅希科夫、穆拉维约夫等交涉,最终达成出卖蒙古、黑龙江、吉林的协议。朝中理学门人以倭仁为首,与其展开坚决斗争,反遭关押或杀害。是为“壬子士祸”。因为事变于又称“四一二反理学事变”或“第三次反理学*”,标志着抗俄民族统一战线的彻底破裂。

    5月

    崇厚与俄寇签《塘沽停战协定》,出卖了蒙古权益,并承认匪共独立。之后,又挟持健道帝“还都”顺天府,实际上沦为俄国卵翼下的地方伪政权。

    消息传来,全国理学门人悲愤万分,在西安会集王公大臣,拥恭亲王奕为摄政,后又称摄皇帝。曾帅任太师、保和殿大学士;罗帅任太傅、太和殿大学士;塔帅任太保、提督京师九门步军五营统领,改西安府为长安府,为行在,坚持抗战。之后,部分神机军陆续起义。

    此时,全国理学大军有陕甘-九门联防军、直军【晋察冀】、晋军【晋冀豫】、豫军【冀鲁豫】、毅军【冀察热辽】、淮军【苏皖】、霆军【鄂豫皖】、楚军【江南】八支主要大军【前五支属神九旗,后三支属N4D】,合计200余营,10余万人,另有其他各种理学团练武装20余万。

    6月

    肃顺神机军在匪共协助下大举进犯我霆军开辟的鄂豫皖抗俄根据地,挑起了全面内战。

    我军为集中兵力,争取同情,一面下令霆军突围,一面命令霆军、楚军分别北撤到山西、苏北一带,整编入豫军、淮军。

    7月

    霆军在突围过程中遭敌重兵围堵,分兵两路,分别突围到陕西、山西,另一部突围至苏皖。鄂豫皖抗俄根据地遭肃奸的神机军侵占。

    8月

    豫军、晋军合并为燕赵连军,在邯郸战役中大败向我军猖狂进攻的肃奸神机军正红旗和各路绿营。

    同月,江北提督、N4D总兵官白能在苏北七战七捷,大败税警团、发匪的连合围剿。后因匪共北侵,保卫淮安、清江浦相继失败,被迫撤往冀鲁豫边区。

    10月

    我军发起百营大战,直、晋、豫、淮、毅等军出动百余营对侵略军和肃顺伪军发起猛烈的秋季攻势。

    这次战役暴露了我军的力量,从而招来敌伪军的全力进攻。

    同月,克里米亚战争爆发,从而开辟了欧洲战场。

    12月

    日、俄、发、伪四方连合发动“治安战”,对我理学根据地实施“大扫荡”、“清乡”,税警团和匪共也从旁相助,理*动陷入了最困难的时期。

    1853年

    1月

    英法对俄宣战。

    3月

    曾帅、罗帅号召全体理学门人开展“大生产”运动。

    6月

    盟军登陆克里米亚,对俄国发起战略反攻。

    8月

    曾帅制定“跃进中原”战略,晋军、豫军、淮军跃进伏牛山、大别山、豫皖苏,与侵略军、税警团、神机军大战于羊山集、尹隆河、三岔河等地,经过艰苦战斗,在中原过冬。

    9月

    英法土撒四国盟军击败驰援克里米亚的俄军,于次月开始围攻俄国要塞塞瓦斯托波尔,牵制了部分俄军。

    1854年

    3月

    江北提督白能率李续宾、刘连捷等十个团四十五营25000余人,发起豫东会战【又称黄泛区大会战】,企图寻歼伪神机军绝对主力正黄旗载桓部。战役中我军一度夺取开封,并在龙王店、铁佛寺一带歼灭伪正蓝旗,击毙伪河南剿总大臣胜保。此战我军连续作战一个多月,歼敌14000人,但未能达到歼灭正黄旗的目的。

    4月

    直军、冀军调集主力发起保定战役,全歼伪镶红旗。

    7月

    我军发起太原战役,经过三个月激战全歼城内敌伪军8000多人,至此光复了山西全省。

    9月

    盟军攻占塞瓦斯托波尔。

    10月

    我军在曾帅指挥下,成立了以直隶总督罗帅泽南为首的宣抚使司,调集150余营70000余人发起直隶平原会战【敌伪总兵力90000余人】,全歼神机军正黄旗、镶黄旗、镶白旗三支主力部队及*伪幕府侵略军大部,击毙伪亲王载桓、伪陆军总裁小粟上野介忠顺。

    肃奸闻讯挟持健道帝遁往盛京,彻底沦为俄国的傀儡和保护国。

    11月

    高加索战线俄军击溃土军,占领了围城已有五个月的卡尔斯。

    12月

    摄皇帝奕在北京登基,是为昭宗。

    1854年

    3月

    俄国与英法签订《巴黎条约》,承认战败。残留在关内的俄军纷纷抗拒我军,而向匪共投降,匪共反过来武装俄、日、伪军,对我理学根据地发起猛烈进攻。

    我军不甘示弱,向拒不投降的俄军发起猛烈攻击。

    塔帅齐布率八个团三十营15000大军向甘肃进发,与回匪激战五个月,彻底平定甘肃,擒斩匪首马化龙全族。

    4月

    俄军天津要塞司令官纳西莫夫海军中将向曾帅献出指挥刀,至此关内俄军全部投降。

    关外俄军仍盘踞满洲、蒙古,对我军虎视眈眈。

    至此,持续五年半的抗俄救国战争结束。

    战争结束时,我理学大军解放了整个华北、西北和华中的大部分地区,而靠英夷支持下山摘桃子的匪共却占据了除云南、吐蕃和安徽、江苏各一部以外的整个南方,还控制了山东的大部分地区。此外,匪共又收编了大量发匪、捻匪为主的汉奸部队。两淮、西域则分别为军阀李鸿章、左宗棠占据。

    九门-陕甘联防军【总统塔齐布】:

    八个团,步骑三十营、炮队两个营。

    直军(晋军留守山西的部分并入)【总统刘蓉】:

    六个团、一个炮队,步骑二十八营,炮队四个营。

    淮军【总统官白能】:

    十个团、一个炮队。步骑四十营,炮队三个营。

    毅军(在河南的豫军、晋军合编)【总统宋庆】:

    八个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