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上万本全本小说供您下载阅读。
最新网址:www.shukuge.com

第210章 治理广东

作者:风啸木
更新时间:2022-07-21 08:17:23
    广州城鼎和楼。

    广州城内的举人们,在广州城稳定后,第一次聚会。

    与上次聚会仅过去一个多月。

    但这一个多月,广州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们的人生也被改写。

    “我家上万亩上好的水浇地。

    只换到了银行几张存折。

    存折上面确实有足够的银币,每亩地的价格都按照市价收购。

    不知道我们可以投向什么地方,必须要把这几张纸,换成实实在在的物资。

    秦王哪天不认这几张纸,我们就全完了。”

    “是啊!银行只允许取少量的银币。

    说大量银币还在路上,要等四川那里运过来。

    我看秦王就是不想给我们足够的银币,用几张纸打发我们。

    我们必须尽快把钱花出去。

    只有花出去的钱,那才算真的钱。

    我已经试过,现在存折内的银币能花出去,大家尽快花出去。”

    “盛名兄,听说你被举荐到国子监,毕业就能授予官职。

    你有没有什么内幕消息,给大家说一说。”

    “是啊!大家都听李兄和郑兄的话,你们可不能过河拆桥,给我们指一条明路。”

    李盛名看着这些拿话语挤兑他的人。

    这些人眼红他得到的待遇。

    秦王苏河特别下旨,承认他们这些士绅的举人身份。

    秦王府的举人,没有那么多特权。

    不能免税,也不能左右大理寺判案。

    举人附带的特权消失。

    只是一个当官的门槛和参加科举的身份。

    他们这两个领头人,秦王府给他们两个选择。

    前往汉中求学,继续参加科举考试。

    科举只要成绩不差,能考中进士。

    肯定会给予一定的照顾,之后的仕途也比较顺。

    另一个选择,就是参加国子监。

    在国子监学习几个月后毕业,会直接授官。

    选择这条道路,肯定会被正常科举的官员排斥。

    李盛名了解到,秦王府有很多非科举的官员。

    他们家又急需他入仕,成为家族的顶梁柱,稳定已经离散的族人人心。

    李盛名只能选择国子监这条路。

    这些举人了解到他们获得的好处,很多人红眼病犯了。

    他们也不想想,如果献城失败,他和郑老弟会是什么下场。

    担多大风险,必然要有多大收益。

    李盛名看不起这些红眼病,但该说的话,他还是要说。

    这些人很多都会进入官场,到时候成为乡党,谁也不清楚这群人,会不会有人飞黄腾达。

    “我经常阅读汉中传过来的报纸,这几天也与广州府一些官员接触。

    闲暇时向他们了解,广州府这里的政策。

    我唯一确定的消息,秦王必定会开海贸。

    我在广东巡抚衙门,发现市舶司这个专门处理海贸管理和税收的衙门。

    市舶司直属秦王府税务总局,但他们独立办案,有自己的税警。

    大家都是广东人,知道海贸带来的利益。

    现在出海太危险,这真是冒着九死一生的风险。

    海盗、红毛人、大明水师都会抢掠我们的船只。

    有一些势力,还控制着海上的航路。

    必须要掏买路钱,才能走过这段海路。

    海上的风浪和疫病,也会要了人的命。

    咱们都是千金之躯,没必要豁出去,去海上讨生活。

    但海贸相关的贸易链条,大家都清楚。

    秦王一旦开海禁,茶叶、丝绸、瓷器需求一定会暴涨。

    把钱投在这几个行业,肯定会稳赚不赔。”

    李盛名不是空口开河,他是在广东巡抚金银花的暗示下,才说出这个消息。

    在场的举人们,听到李盛名的话,他们都默默点头。

    开海禁这个消息,真是太重要了,只要提前了解,就能大赚一笔。

    茶叶、丝绸、瓷器都是传统行业,他们非常熟悉。

    手中握着这些存折,真担心它不值钱,变成和宝钞一样的东西。

    投钱到这几个行业,他们家族也能搞定。

    众多举人正在讨论哪个行业更赚钱,自己家里有什么人脉。

    有一名举人,突然大哭起来。

    “呜呜!”

    “魏书航,你怎么了?”

    魏书航抹着眼泪说道:“我三舅掌握着九万亩桑树林,他是远近闻名的生丝商人。

    可是他在南直隶,我们根本不敢联系。

    我怕联系他,他直接被大明抓住处死。”

    郑子良开口道:“上下挥霍无度,便掠之于民,民变在即,便掠之于商。

    这句炎黄日报上的话,总结的很精妙。

    你不要与你三舅联系,要不然他真的危险了。”

    “你三舅还活着,我二大爷直接被药材给处死了。”

    “我三哥也被药材给处死了。”

    李盛名叹了一口气,道:“都别比惨了,咱们在座的人,谁家没有人被药材处死了。

    我们家族各房都有人被抓走处死。

    我们这些家族,至少还存在,能活着就好。

    蓝兰他们那群人,在珠江被秦军抓住,错失了献城的好机会。

    处死的处死,流放的流放。只剩下孤儿寡母。

    他们家产已经被查抄,这些孤儿寡母,很多都坚持不下去,一定会改嫁。

    整个家族直接就消亡了。”

    李盛名提到蓝兰,所有人都沉默不语。

    ………………………………

    金银花看向广东刑厅厅长石大坚。

    “石厅长,那些举人又聚集在鼎和楼上,要防备他们暗中搞事情。

    我们分田地,处置劣绅。

    他们早有准备,但刀真的砍在他们身上,这些人肯定会痛苦万分。

    弄不好,就在暗中串联,想要搞事情。”

    金银花知道,这些人在鼎和楼上说什么。

    有人心向秦王,想要求个一官半职。

    鼎和楼聚会散场之后,就有五名举人通过各种方法,把聚会内容传递到他手中。

    他也知道,有些人给他取外号,称呼他为药材。

    石大坚立刻保证道:“请金巡抚放心,每个人都有巡捕盯着。

    秀才造反,十年不成。

    这些人嘴炮厉害,但真想让他们拿起刀枪拼杀,那是太高看他们了。”

    石大坚汇报完工作,他就离开广东巡抚衙门。

    金银花看着桌上一尺厚的公文。

    这些都需要他尽快处理。

    当知府时想着往上爬,真当上巡抚,又怀念当知府时轻松的日子。

    巡抚,特别是刚占领地区的巡抚。

    什么事情都要管,还不能出错,一出错就会导致大事件发生。

    他治理广东,把所有应该做的事情分为三个阶段。

    这三个阶段结束,他一定会让广东大变样,交出一个完美答卷。

    现在的广东,第一阶段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

    第一阶段就是把官员安排到位,让各个衙门能顺畅运行。

    官员能正式对地方形成统治,这才算真正占领一个地方。

    跟他一起来到广东的官员,安排起来不难。

    但要甄别降官,这就非常费脑筋。

    金银花这段时期的主要工作,就是与各个降官约谈。

    看能否找到一些沧海遗珠,帮助他一起处理事情。

    结果令他失望,这些大明官员,大部分都是酒囊饭袋。

    让他们写文章做对子,这些人完全没有问题。

    让他们处理事情,很多人都不会处理。

    金银花只能找一些吏员和师爷,协助他处理事情。

    怪不得秦王苏河,喜欢用吏员。

    这些人写文章不行,但做事真有能力。

    只要剔除一些名声太臭的吏员,这些吏员完全可以使用。

    金银花也觉得自己有些傻,秦王府之前已经探索出来的经验,他不想使用。

    偏偏想另辟蹊径,展示自己的才能。

    金银花认清楚自己,立刻调整自己做事的方法。

    运用秦王府探索出成功的方案,各府县的官吏缺额,很快被补充。

    当地官府正式运转起来,对广东形成有效的统治。

    现在广东各地,正在进行第二个阶段。

    收缴士绅的土地,严打劣绅,为百姓申冤。

    给百姓分地,争取百姓的信任,彻底稳固官府的权威。

    治理广州府第三个阶段,那就是开垦土地,发展海贸和工商业。

    还有最重要的普及教育,普及拼音和官话。

    广州府只有河流附近的土地,经过长时间的耕种,它们已经变成熟田。

    离河流较远的土地,还有丘陵山区,根本没有经过有效的开垦。

    金银花要兴修水利,让离河流较远的土地,也能种上水稻。

    山地可以种植林木、草药和红薯。

    兴修水利,这需要水泥厂和钢铁厂。

    广东已经确认,它将会成为东南的工业中心。

    金银花需要为工业大发展,提前做好准备。

    便于承接汉中和四川的工业转移。

    至于教育,这是百年工程,在他任上肯定完不成,但能开一个好头。

    官话教育会从小学开始,成年人没办法改变语言习惯,等到这批小学生成长起来,才能改变当地的语言,利于民间交流。

    ………………………………

    广东廉州府合浦县南部,原来的珠场巡检司,现在的珠场乡。

    这里是疍户聚集的村落,以在海上采珠为生。

    他们每年过得都很辛苦,采到价值极高的珠宝。

    但因为不能上岸,只能把珠宝便宜卖给刘巡检刘老爷。

    刘老爷还给每个人下任务,完不成任务就会被沉海。

    一名像铁塔的壮汉,穿着不太合身的官服,来到宝珠乡海边。

    船上的疍户,目光疑惑地看着这群人。

    这群人的官服很陌生,它和之前看到的官府都不一样。

    最让他们震惊的事情,这大老爷竟然带着衙役,直接把刘老爷抓了起来。

    刘老爷那可是本地知名的大老爷,县里的典史来收税,他对刘老爷都客客气气。

    牛什锦冲着这些住在船上的人喊道:“我是香山县知县牛什锦。”

    牛什锦每次说出自己的名字,他都非常尴尬。

    自己老爹没文化还总装文化人,给他起名字叫牛什锦,别人总听成牛十斤。

    宝珠村的这些疍户,听不太懂这句话,但知县这两个字他们能听懂。

    听不懂这两个字,冲撞了县太爷,全部都被刘老爷沉海了。

    他们可不关注县太爷叫牛什锦还是牛十斤。

    他们不知道,县太爷为什么来他们这个小地方。

    牛什锦嗓门很大,冲着村民大声说道:“根据秦王的命令,你们这些疍户从今天开始,正式脱离贱籍。

    我将在合浦县,为你们分地。

    现在开始登记个人信息,给你们分配土地。”

    牛什锦说完,看到村民无动于衷。

    他有些奇怪,自己在云南担任县户分局局长时,跟着县长一起去给村民分地。

    当地村民听到分地之后,欣喜若狂的表现。

    怎么他第一次主持分地,现在宝珠乡的村民无动于衷。

    秘书李伞点头哈腰地提醒道:“大人,你说的四川话,这些村民听不懂。”

    现在给新来的老爷们当师爷,也就是秘书,必须要掌握北方官话,大老爷家乡的语言和大老爷任职地区的粤语。

    牛什锦瞪了李伞一眼,道:“愣着干什么?还不快给我翻译。”

    秘书李伞一副趾高气昂的样子,把牛什锦的话,用粤语重复了一遍。

    珠场巡检司的百姓,简直是不敢相信。

    他们一阵混乱之后,派出了一名拄着拐棍,满头银发老奶奶,代表村民来咨询。

    她在这里的威望最高。

    “老妇五珠,请问县太爷,您说的话是真的吗?”

    牛什锦听不懂这名村民的问话。

    他交代秘书李伞道:“县里的政策你都知道。

    你把政策解释给村民听。”

    牛什锦根本不怕李伞不用心,因为他语言不通,歪曲县里的政策。

    牛什锦身后还有几名,竞争秘书失败的人,他都带来了。

    李伞想要搞小动作,这些急着上位的人,肯定要把李伞弄下去。

    老妇人听着李伞详细介绍县里的政策,她简直不敢相信,咨询了好多次,这才返回船上。

    她对着疍户们,大声说道:“秦王把大明赶跑了,现在这里就是秦王的治下。

    秦王废除了我们的贱籍,今后我们可以自由上岸,可以和其他人正常通婚。

    秦王任命的县太爷,还给我们分地。

    珠场巡检司刘老爷的土地,都会分给我们。

    哪家和刘老爷有仇,现在就去找县太爷申冤。”

    县大理市卿,亲自来村中审案。

    当刘巡检被吊死在船上时。

    所有百姓都沸腾了,他们真正相信,这里已经改朝换代。

    牛什锦开始给疍户们分配土地,他划分村落,任命各村的村长。

    安排乡里的乡公所、卫生所和小学。

    卫生所最先投入使用,给村民治疗一些小病,给村民接种牛痘疫苗。

    广东大地,各县都开始分土地,安排乡长和乡公所官员,任命村长。

    百姓拿到属于自己的地契,鲜有人不失态,很多百姓都嚎啕大哭。

    他们坐在自己的地头上,久久不愿离去。

    对秦王的支持度,也达到了最高峰。

    东南都督府的征兵人员,赶到各乡村征兵。

    刚分配到土地的百姓,他们都踊跃报名。

    对于底层百姓,想要出人头地。

    只有科举和参军这两条路,科举需要读书识字,大部分人达不到要求。

    只有参军这一条路,只要身体壮实,人人都可以参加。

    秦王统治的触角,深入到广东各个乡村之中。

    秦王府在广东大地,统治彻底稳固。

    大明的遗老遗少已经失去民间基础,他们再也掀不起波澜。

    7017k

    

友情链接